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山青牛壮有看头 群众增收有奔头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高智

“上山吃草了!”每天清早,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小盘江村的关岭牛养殖户骆远恩都要把牛儿赶到“家庭牧场”附近的草山上吃食,饱餐一顿后再慢慢悠悠地回家喝水休憩。

“有些老板来我这儿买牛,指名就要这种‘跑山牛’。”骆远恩笑着说,“跑山牛”长期运动,肉质更好,销售不愁,目前每头牛的利润在6至8千元,并且这样的放牧养殖方式每年还能节约不少养殖成本,产业成效相当不错。

去年,关岭自治县政府出台了购牛补贴政策,骆远恩一次性买了4头牛,获得了2万元的补贴,这让他饲养牛只的数量突破了50头,产业越来越有看头,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伍海南是该县新铺镇有名的“牛人”。2019年,他在当地率先成立了“家庭牧场”,建设标准化的关岭牛养殖场,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牛只养殖数量近300头,并在牧场附近承包了上千亩荒山种植皇竹草,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现在商家都是直接签订收购协议,育肥牛是一批接着一批销售,加上自己种植饲草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每年卖牛就有上百万元的收入。”伍海南告诉记者,仅是养殖场的牛粪一年也要卖10多万元,粪便的集中处理和销售既能防止环境污染,还有利于牛只疫病的群防群控,降低疫病风险,增加产业附加值。

作为国家78个地方优质畜产品之一,关岭牛已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长期以来,关岭自治县以“小规模、大群体”作为关岭牛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着重推进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等养殖模式,大力支持养殖户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圈舍和劳动力,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目前,关岭自治县共培育5头以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1926个,建设了18个新型“养殖小区”,在北盘江沿线石漠化严重区域通过“坡改地”、路池一体等方式,种植皇竹草、紫花苜蓿等牧草达15.55万亩,改良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坡3万亩。截至2024年,该县肉牛存栏13.42万头,出栏4.49万头,综合产值达17.36亿元,产业辐射带动3万余户农户,其中脱贫群众11348人,人均增收超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