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黎潇
金秋时节,黔中大地瓜果飘香。贵州米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果种植基地里,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酸甜果香,果农们穿梭其间将成熟的果实收入篮中。
“我们是2018年开始种水果的,通过流转土地600多亩,种植了包括蜂糖李、黄桃、百香果等在内的近16个水果品种。公司专注精品路线,凭借优质的水果品质,口碑很不错,很多老客户主动联系我们。”该公司负责人汪希平介绍,借助镇宁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之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管理不同水果,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标准化的种植,产出的水果质优味甜,品质很好,远销全国各地。不久前,该公司种植的20亩黄桃迎来丰收,产量5万斤,产值达40万元。最近,该公司种植的百香果也迎来丰收。
这片生机盎然的果园,正是镇宁精品水果产业丰收的缩影。
在镇宁,蜂糖李无疑是“当家花旦”,25.97万亩的种植面积占全县水果总面积的65.9%,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芒果、火龙果、樱桃等特色品种亦不甘示弱,2.28万亩芒果林、2.67万亩火龙果园、4.38万亩樱桃基地,共同构成了镇宁“一主多元”的水果产业格局。种植规模0.35万亩的百香果,也凭借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成为市场新宠,为果农带来“小而美”的增收惊喜。
近年来,镇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水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39.41万亩,涵盖李子、芒果、百香果、火龙果、樱桃等多个品种,截至第二季度,累计产量突破20.46万吨,同比增长6.3%,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让“镇宁产”水果在市场上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镇宁水果的优质口碑,源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的独特气候条件。县域内海拔落差超过1000米,自北向南,随着海拔降低,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则反向递减,这种地域性温差与降水差异,为不同水果品种提供了专属“生长摇篮”。以南片区为例,350至800米的海拔造就了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0℃以上,无霜期长达340天,充足的光照与丰沛的降水完美匹配,让李子、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此“安家落户”。昼夜温差大的特性,更让果实积累了充足糖分,造就了镇宁李子“个大肉厚、酸甜适口”,芒果“果香浓郁、果肉细腻”的独特品质。
优越的自然禀赋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科学的产业布局与精准的政策扶持,则让镇宁水果产业行稳致远。
立足地域气候差异,镇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南片区重点发展李子、火龙果、芒果等精品水果,中片区主攻樱桃,北片区则聚焦优质桃、樱桃种植。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联合企业持续推进标准化种植,从种苗选育、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制定技术规范,引入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调控生长环境,确保每一颗果实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同时加强品质管控,打造优质品牌。
好果更需好销路。为让“镇宁产”水果走出大山,当地积极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线下与粤港澳大湾区商超、批发市场建立直供关系,开通冷链物流专线保障新鲜度;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触达全国消费者。品牌在市场崭露头角,产品溢价空间不断提升。
从山间野果到规模产业,从零散种植到品牌集群,镇宁正以精品水果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