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然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田野,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沉甸甸的冬瓜,轰鸣着驶向分拣中心,西秀区旧州镇新寨村的蔬菜基地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田间地头,黄瓜垂坠、茄子紫亮、冬瓜滚圆,生机盎然。种植大户带领工人穿梭其间,采收、搬运、打包有条不紊……
“今年,每天光务工工资就要发放3000多元。”种植大户周贵地的40亩蔬菜基地里,连片冬瓜硕大饱满,10余名工人分工协作,有的弯腰采收冬瓜,有的忙着整理藤架。她笑着介绍,今年是她种植冬瓜的第四年,去年蔬菜行情较好,她便扩大规模种了20亩冬瓜、20亩茄子,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重庆等地。
“不用外出打工,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200多元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务工村民申文新扛着冬瓜走来,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在新寨村蔬菜分拣中心,工人们正仔细分拣刚收购的蔬菜,打包后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我们以订单模式带农户种植蔬菜,从育苗、农资到技术、收购,全程‘一条龙’服务!”分拣中心负责人、贵州晨景云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庄有元说,今年采收高峰期,分拣中心每天能收购300多吨蔬菜,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公司蔬菜种植覆盖4000余亩,带动300余户农户,去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发放务工工资200多万元。
“只有调优产业结构,才能让土地生金!”新寨村党支部书记翁昌盛介绍,近年来,村里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不仅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还修建排水沟渠、完善灌溉设施、投保农业保险,为产业保驾护航。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包括黄瓜、生姜、辣椒、冬瓜、大葱等作物。
“去年,全村蔬菜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400余名村民务工,真正成为了富民兴村的绿色产业。”翁昌盛说,下一步,村里将不断完善冷链设施,拓宽市场渠道,让蔬菜产业惠及更多村民,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