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加工茶青 □本报记者 李超然 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秀区岩腊乡的青杠坡村,映入眼帘的是云雾翻涌,茶园吐绿,宛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曾经的青杠坡村,受地理环境影响,村民们以种植传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微薄。2021年,青杠坡村开始因地制宜挖掘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村两委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村里一直有种茶的传统,茶叶种植面积达680亩,有1万多株古茶树,还有一个闲置多年的老茶厂,但由于茶园分布零散、管护不当,茶叶销路并不好。
为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杠坡村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打开了产业发展思路,并制定出“全力巩固现有产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谋划发展康养产业”的“三步走”发展规划。
通过学习,青杠坡村将车间经营管理理念引入茶园管护,加强茶厂人员培训,推动茶叶管护、生产走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同时为茶厂完善生产资质、申请注册商标,自筹资金120万元投入茶叶生产,并向帮扶单位争取制茶设备,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及产量。
2022年,老茶厂经整改后正式投产,当年产量便达到1000余斤,到2024年产量增长为4000余斤。“如今,青杠坡村已累计生产明前毛峰茶1万多斤,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发放务工工资100多万元,采茶高峰期每天可带动700余人就近务工。”青杠坡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涛说。
此外,青杠坡村还依托自身毗邻景区的交通优势、峰林云海的自然景观以及凉爽舒适的气候优势,谋划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业。通过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寻找公司洽谈合作、拓展渠道广泛宣传,并发动村民改善村庄环境卫生,成功吸引了多批写生及摄影团队前来采风。
如今,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举措,青杠坡村曾经一度“沉睡”的绿色茶园已成为一片“绿色银行”,森林康养旅游业也正蓄势待发。陈永涛表示,未来,青杠坡村将继续沿着“三步走”的发展规划,让茶叶飘香四方,把森林康养打出名气,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