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猕猴桃 □本报记者 詹艳 文/图
初秋时节,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种植户刘家松正组织工人穿梭在藤蔓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八月瓜与猕猴桃,一幅丰收的喜人画卷尽显眼前。
“今年的八月瓜和猕猴桃迎来了大丰收,现在入园采摘的游客很多。”刘家松笑着说,今年管护得当,猕猴桃的总产量预计有200万斤,总产值将达到450余万元,目前已发放工人工资60余万元。
2015年,借招商引资的东风,刘家松回乡发展。他看中了金荷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流转160亩土地种下猕猴桃。为保障前期收益,他采用“以短养长”模式套种生姜,用生姜收入维持基地运转。
三年耕耘终有收获。2018年猕猴桃进入盛产期后,亩产达1000多斤,当年产值就突破100万元,这让刘家松坚定了发展特色种植的信心,更让他萌生了带动更多人致富的想法。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深知残疾人群体就业的不易,回乡发展若能为他们提供岗位,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在刘家松的努力下,基地先后带动20多名残疾人实现固定就业,每年累计为周边村民提供8000余人次的临时务工机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这份担当与实干也为基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7年,刘家松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先后获评省、市、县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获得省、市、县级奖补资金共计27万元。有了政策与资金的加持,他大胆扩大种植规模,将基地面积拓展至650亩。
“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始终是坚强后盾。”刘家松说到,2018年,为助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马官镇政府积极申请了3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为基地建设猕猴桃种植所需的水泥柱;2019年,又获得县农业农村局3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建成了分拣中心、冷库并购置选果设备,让水果分拣、包装效率大幅提升,为产业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至2023年,马官镇政府又帮助刘家松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80万元,为基地搭建起防冰雹网,降低冰雹带来的损失。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基地通过资产租赁、利益分红等方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此外,刘家松还在产业链上不断探索创新,除了主打品种猕猴桃,还新增了八月瓜种植,在林间散养生态鸡,依托果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每到周末,前来入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既能亲手采摘新鲜水果,又能在基地里烧烤、品尝农家乐,沉浸式体验田园乐趣。
如今的金荷村特色种植基地,不仅是丰收的果园,更是村民增收的“钱袋子”、乡村旅游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