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黎潇
9月10日,全市教育表彰大会上,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中心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正恒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正恒始终不忘初心,躬耕教育沃土,用实际行动书写“有温度的教育”答卷。
2023年8月,刘正恒调任扁担山镇中心民族学校担任校长。那时,这所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佳,凝聚力不强,是许多人眼中的“问题校”。
“教育是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件事,再难也要把学校扛起来!”刘正恒暗下决心,带着铺盖卷住进学校,利用假期走遍扁担山镇30个村寨,500余次敲开学生家门,深度调研学生情况,梳理学校问题,寻找破局之策。
刘正恒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炼“有韧劲、能负重、敢担当”的校园精神,构建“3511”发展思路,以共同目标为引领,用真情关怀作纽带,切实化解分歧、凝聚共识,让人心不再涣散。
人心齐,干劲足。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全方位提升校园硬件设施与服务保障水平,刘正恒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让学校焕发崭新的面貌。
一个学期后,新食堂启用,荒地变蜡染坊,泥场成篮球场,学生宿舍装上洗衣机。老食堂被改造成集餐厅、社团、会议、阅读、教研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解决了社团活动与师生阅读没有场地等难题。新建阅读空间、心理咨询室等,让学生的课后生活更加充实。
与此同时,为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刘正恒带领党员突击队搭建理发室、洗衣房和淋浴间,义务提供理发、洗衣服务,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打造的“星星点歌屋”,让孩子们通过点歌、留言与音乐互动,舒缓心灵,激发艺术潜能。
“我们的校园真的越来越好。”二年级的韦乾婷看着学校的变化,不禁感慨。
为提升师资水平,激活教学活力,刘正恒发挥市级骨干教师优势,带着教师磨课、搞教研,打造校内教学论坛,推动“以研促教,以赛促学”。邀请省市县骨干教师到校“一对一”指导,两年间,学校市县级骨干教师从2名增至11名,新增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和1个县级乡村名校长工作室,多名教师获市县级奖项。教学质量全县综合排名提升8个位次,师生在省市县参赛获奖累计超150人次。
此外,刘正恒申请心理教师驻校,确保各年级各班均开设系统化心理健康课程。结合当地特色,丰富完善校园社团,开设布依合唱团、舞蹈、织布、蜡染、经典诵读等特色社团,外聘专业教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将蜡染、铜鼓十二调等非遗技艺引入课堂。
“这两年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社团愈加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得以快乐成长,变得文明自信,眼里有光了。”谈起如今学校的变化,老教师杨红十分振奋。
在刘正恒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扁担山镇中心民族学校,已从“垫底校”蝶变为“样板校”,先后荣获“安顺市文明校园”“全县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我将坚持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土地,用热爱点燃山里娃的梦想,让每个孩子的人生出彩。”刘正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