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安顺地名“串”起三国故事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凉洞又称粮仓洞,据传是三国时期孟获屯粮处。

□范成荣/文 伍水清/图

安顺的很多地名、山名、寨名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在建设一流旅游城市进程中,发挥出他们独特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安顺境内就有着许多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地方,尤其是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的地名,如关索岭、孔明堂、关帝庙、晒甲山、孔明石等等。

把西秀区七眼桥镇和宁谷镇几个地名连接在一起,就讲述了一段生动的三国故事。

三国故事中,有七擒孟获之说,这里的几个地名就讲述了其中的一擒孟获。在七眼桥镇有个地名叫清凉洞的地方,当地老百姓称叫粮仓洞或粮枪洞,传说是孟获存粮放枪的地方,也是孟获的营地之一,故称粮枪洞。在粮枪洞附近还有两个与之相关的地方,地名分别叫七眼灶和孔明石(又称将军岩),七眼灶是一个自然村寨,有几十户人家。孔明石是七眼灶村通往粮枪洞途中的一块巨石,当地老百姓家里孩子有个三病两灾或逢年过节时,便会带着孩子去孔明石将军岩供奉,祈求保祐孩子平安。

粮枪洞前是千亩粮田,容易被水淹,地名叫水淹地,现在叫水浸地,粮枪洞对面的小山叫火药山,火药山有口深潭,当地老百姓称叫打鼓龙潭。宁谷镇木山堡村后山最高峰称作擒孟山,由于地方口音的演变习惯叫作七木山,传说是在这个山顶上擒住了孟获。宁谷镇还有一个地方叫潘孟村,潘孟村的后山有个超级大天坑,有上百米深,坑内还有铸铁的门及铁柱等,这个天坑现在叫天落湾,过去叫天牢湾,传说是关押孟获的地方。潘孟村这个寨名也与关押孟获有关,传说孔明在这里布阵擒放孟获,还有一个孟获阵。

继续将以上地名连串起来,又是一段完整的孔明智擒孟获的三国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其中一次与以上地名相关联。一日,诸葛亮即孔明调大军征讨孟获,大军追至孟获的营地粮枪洞,孟获以粮枪洞进洞道路险窄易守难攻拒不投降,孔明便在粮枪洞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时机,由于将士众多,造了七个灶生火做饭,后人称这个地方叫七眼灶。在粮枪洞对面小山上驻兵屯放火药兵器,同时便宜对粮枪洞的观察,后人称此山为火药山。

平日里,粮枪洞前的千亩良田均为旱地,到了夏季,雨水充沛,打鼓龙潭的水溢出,此地便成了水淹地,形似汪洋大海,形成了保护粮枪洞的一道天险。

打鼓龙潭还流传一段和孟获有关的传说。据说,孟获有一支犀牛角,这支犀牛角很有灵气,只要犀牛角吹响,打鼓龙潭的水就会随牛角声伴随鼓点声涌出,千亩良田瞬间变成了汪洋大海,孔明的大军便无法进攻粮枪洞。经过孔明的细心观察,孟获很认真保管这支犀牛角,基本上是随身携带,他很喜欢他的小女儿,小女儿可以向他要来把玩。孔明略施小计,派一士兵扮成放牛娃,绕到粮枪洞侧面的后山放牛,久之,便与孟获小女儿混熟悉了,对孟获小女儿常带出来把玩的犀牛角形状熟记了下来,回来便用普通水牛角比照模样做了一支,在与孟获小女儿一起放牛玩耍期间用水牛角与犀牛角进行了掉换。

竖日,天气放晴,孔明率众将士在火药山作法事,突然间,他的宝扇一挥,命大军向孟获的营地冲锋,孟获见到此阵状,急急忙忙取出犀牛角朝打鼓龙潭方向吹响,可是打鼓龙潭没有任何动静,孟获心知情况不妙,便下令属下将士抓紧撤离粮枪洞,往南面深山丛林的地方逃。孔明率大军顺利冲进了粮枪洞,简单查看洞内一番后,立即率大军朝孟获逃跑的方向追去。

孟获带领属下人马在前面跑,孔明率大军在后面追,一路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最后孟获没有办法只好逃到了南面最高山峰,虽然作了些抵抗战斗,但终因战不过孔明的军队而束手就擒,此山峰就是现在的七木山。

人是抓到了,孟获牛高马大身材魁梧,要找个能关押的地方也不容易。孔明一边带着队伍沿河流往西走,一边寻找适合关押孟获的地方,在离河流源头出水口不远处有一座大山,山脚下有个无比深的天坑。孔明见状大笑,真是天助我矣,此处正是关押孟获的最佳之地。

于是,孔明命属下寻来匠人,立即打造铁链铁柱铁锁,便将孟获用铁链铁柱铁锁关押在天坑之内。孔明彻底征服孟获,对孟获进行了七擒七纵,在孟获关押了几天之后,孔明在附近摆了一阵,便叫属下为孟获打开铁锁铁门放其出来,让其破阵之后自行离开。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明,便将粮枪洞口的一块巨石叫做孔明石,建灶生火做饭的地方叫七眼灶,孔明指挥打仗的山头叫火药山,粮枪洞前面的千亩良田叫水淹地,摆阵放孟获的地方叫潘孟阵,现在叫潘孟寨。

这些传说,没有记载,但这些地名对于旅游开发却是一种文化佐证。

由此,笔者想到,一个地方的地名很重要,不要轻意改换地名。近年来,有些地方因为并村的原因,把原来很有历史和文化故事的地名改掉了,很是可惜,有的把几个村原来的地名分别取合并前的第一个字拼凑而成现在的名字,听起来让人感觉不到地方特色,更感受不到当地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