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深耕乌蒙写磅礴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5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吴宝成 段斌

九月新秋,从黔中去往乌蒙,车程两个半小时,奔赴一次盛情邀约,见证一次重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盛会。

这场盛会,选在静美如斯的金秋时节。会议的主角,是那张40年前创刊的报纸,是那些足迹踏遍乌蒙、写就锦绣文章的报人。犹记得,1985年9月11日,毕节报社应运而生。11月1日,浸润着时代气息与油墨清香的《毕节报》创刊号,点亮了乌蒙腹地的思想之光。

40年,9227期报纸,一万四千多个日夜兼程。颇具份量的数字,构成一部激扬志气的奋斗史。毕节日报社全体报人牢记“展宏图、谱新篇”发刊寄语,这份初心,犹如乌蒙山巅之磐石,历40载风雨而弥新。

历史坐标拨回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毕节报》创刊,开启了毕节新闻事业新纪元。1999年1月1日,《毕节报》更名为《毕节日报》;2001年1月1日起,《毕节日报》扩为四开8版;2007年5月1日,改为对开8版彩印大报;2008年4月8日,毕节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上线……从“铅与火”的执着锤炼,到“光与电”的锐意革新,再到“数与网”的融合蝶变;每一次改版升级,都是对时代命题的响亮回应。

历史的关键处,总有党媒的身影。从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从试验区到示范区,从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到统一战线的倾力帮扶,毕节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毕节日报》都忠实记录、全程参与。

从贵州屋脊到草海之滨,从洪家渡电站到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从黔希化工到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从神州大地毕节人的精神气质到人民群众的点滴期许,凡毕节山水所驻、成绩所在、人民所盼,皆有《毕节日报》文字所记、镜头所拍、版面所见。

作为中共毕节市委的机关报,《毕节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宣传毕节大地上的红色基因、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在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引领社会风尚上展现了不凡作为。

作为地市级党媒,秉持新闻初心,深耕重大主题,是《毕节日报》的优良传统。时代的波澜壮阔,正是党媒的报人奋笔疾书、激荡正能量的主阵地。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日报社推出《解放思想,确立政策,为创建试验区做好准备》《建立毕节试验区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毕节试验区已转入起步阶段》等相关报道,撰写系列评论员文章5篇,为思想解放与实践探索鼓与呼。

2013年2月,当国务院批复首个国家层面支持毕节改革发展的规划——《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毕节日报社传递权威声音,更以系列评论和深度访谈,点燃奋进激情。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毕节日报社迅速开辟专栏、推出特别报道、刊发重磅系列评论,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全市上下“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

2021年2月,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毕节考察的春风拂过黔西化屋苗寨,毕节日报社记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撰写《迈出奋进步伐 创造美好未来》,记录总书记与人民心连心的感人场景,通过系列反响报道、特写等,将毕节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爱戴感恩与奋进激情传遍四方,引发强烈共鸣。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毕节日报社全文刊发、多维解读、重磅评论,深刻阐释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创刊40载,《毕节日报》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构筑起毕节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在毕节日报社成立暨《毕节日报》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黔新闻单位、省外新闻媒体、省内各市州主流媒体,对《毕节日报》送上贺词寄语,从多视角多维度共同印证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闻的力量,源于对脚下土地的深情丈量。

座谈会上,毕节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刘群峰,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牛栏江纪行》采写经历。那是在1991年,当时还是年轻记者的刘群峰,向人迹罕至的牛栏江进发。一个多月跋涉,领略了“爬出九股水”的艰难,体验了手扒岩“鬼门关”的凶险,《牛栏江纪行》系列报道隆重推出,开启了《毕节日报》大型系列报道的壮丽先河,其精神血脉在此后奔流不息:1992至1993年,推出“白布河纪行”“偏岩河纪行”;2003年,推出“重返牛栏江”“可渡河纪行”“冷水河纪行”;2005年,推出“乌江纪行”……一次次“纪行”,是记者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宣言,是新闻人对真相和深度的不懈追求。

《毕节日报》的40年,催生了聚焦重大主题的系列报道。创刊至今,毕节日报社共有136件作品荣膺省级以上新闻奖,在15件一等奖中系列报道独占5席。一行行文字、一篇篇稿件背后,记录的是毕节人民奋斗的足迹、新闻从业者守正创新、匠心淬炼的精品力作,墨香如故,薪火长燃。

2022年8月25日,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正式启航。从“一纸风行”到构建起“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40年深耕乌蒙,所指向的是新无止境、闻达天下。

40年间,传播格局天翻地覆,《毕节日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跃升:从单一纸媒,到2003年“毕节之窗”破网而出,2009年《毕节手机报》触达指尖;2018年以来,响应“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号令,“新毕节”APP、“毕节发布”“看见毕节”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全媒体传播矩阵日臻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40年来,《毕节日报》先后获得“中国城市党报最具发展活力媒体”“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第三名”“全国报业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优秀单位”“全省优秀报刊”等多个全国、全省奖项。今天的《毕节日报》,早已成为宣传推介毕节的重要窗口。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返程的路上,回味并探讨此次座谈会所见所闻。全国全省“一盘棋”,新闻同行所面临的挑战、付出的努力、走过的征程,感同身受;有幸见证深耕乌蒙写磅礡的执着坚守,学习借鉴实践经验,聚焦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度淬炼,以“小切口”洞见“大新闻”,同在多彩贵州的热土上,写出黔中大地的气象万千,亦是此行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