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打包蔬菜 □本报记者 李超然 詹艳 文/图
初秋微风暖,田园丰收忙。走进西秀区刘官乡的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近年来,刘官乡锚定蔬菜产业发力,不断让土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走进位于刘官乡刘官居委会的冬瓜种植基地,200余亩冬瓜进入采收季,硕大的冬瓜“躺”在藤间,工人们手持工具快速采摘,挖车穿梭其间转运。
“这是我种植冬瓜的第四年,从7月到10月都能采,一个冬瓜约有四五十斤,一亩能产4万斤!”种植户任飞翔说,今年200余亩冬瓜长势良好,总产值预计达200多万元。
同样位于刘官居委会的毛节瓜种植基地内,也是一片火热的采收场景。种植大户郭建国正组织村民紧锣密鼓进行着毛节瓜的采收、分拣和打包工作,这些上午采摘的新鲜毛节瓜,下午便会通过冷链物流发往两广地区。
“去年毛节瓜的市场行情好,于是今年扩种至120亩,从种植到管理再到采收,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郭建国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毛节瓜的市场价为2元每斤,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200多万斤,产值400多万元。
在周官村的辣椒基地里,一垄垄辣椒植株整齐排列,村民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收购点内,各色农用车辆往来交织,装满辣椒的筐子堆成小山。
“我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种辣椒了,每年能拿到一笔租金。农闲时就在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收入不错。”周官村村民李兴菊笑着说。
“目前刘官乡蔬菜种植面积共6000余亩,冬瓜200余亩、毛节瓜200余亩、辣椒4000余亩,其他蔬菜1000余亩,每年带动大量本地村民务工增收。”刘官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建说,这些特色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科学规划。
近年来,刘官乡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优势,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积极引导村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同时,刘官乡还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向村民传授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此外,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统一收购销售,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让村民能够安心种植。
刘官乡党委副书记陈关祥表示,下一步,刘官乡将继续围绕蔬菜产业做文章,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举措,让蔬菜产业更好地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