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菊飘香 富农家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08版:综 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本报记者 詹艳 文/图

秋日的西秀区蔡官镇,千亩菊田如金色海洋,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在蔡官镇王家庄村安顺市郎菊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花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新鲜菊花。

“现在我们基地有菊花500余亩,去年采收干花160余吨,总产值1200余万元,每年带动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80余万。”该公司负责人倪召华介绍。

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倪召华发现菊花茶的销售量较其他产品高,看中菊花产业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投身菊花种植产业。

在深入考察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到浙江嘉兴学习菊花的种植经验和加工技术,又跟浙江客商达成长期的销售协议后,他的创业正式起步。

“2015年我在发砟村试种了30亩,效果很好,于是决定扩大种植面积。”倪召华说,当时他只有一个小作坊,仅能烘干30亩地的菊花。

2016年,蔡官镇政府帮助倪召华申请到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0万元,解决了加工厂和种苗的问题。很快,发砟村的一个小型烘干房建成,在政府的扶持下,倪召华的菊花种植面积顺利从30亩扩大到500亩。

随着菊花产业的名声越来越响,周边农户纷纷找上门,想跟着他种植菊花。“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技术,还帮着加工和销售。”倪召华毫无保留,从选地到种植,再到采收加工,手把手指导农户。

2018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发砟、王家庄等地菊花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0余亩,近百户农户加入了种植队伍。

蔡官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海介绍,为了更好地促进蔡官镇菊花产业的发展,2020年蔡官镇又申请了5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王家庄村加工厂生产设备升级,实现了从烘干、筛选到包装的全流程化生产。“以前加工100斤菊花需要10个人忙一天,现在机器一开,3个人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品质也更稳定了。”倪召华说。

菊花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倪召华实现了致富梦,更让当地脱贫户尝到了甜头。近3年来,王家庄村134户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累计获得分红50余万元。

“以前靠种玉米,一年也就赚几千元,现在种了20亩菊花,去年产值就有1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户罗海军脸上满是笑容。

如今,蔡官镇的菊花产业已形成“种植+粗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不仅销往浙江、广东等省份,还通过电商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

蔡官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毛正飞表示,蔡官镇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和农户优化菊花产业布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菊花品牌,提高蔡官镇菊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菊花产业成为蔡官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采摘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