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冲在最前 守在最险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桂传念

日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2025年全省抢险救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平坝区十字乡摆捞村党支部书记何高华获评“2025年贵州省抢险救灾表现突出个人”。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精神认可,更是对摆捞村全体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

8月29日,记者驱车来到摆捞村,在党群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何高华。此时,他正带着村委委员,仔细清点着下队走访所需的物资,准备到群众家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摆捞村全村面积达12.3平方公里,地处在林区和煤炭采矿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脆弱。村内分散着2个地质灾害点和3个风险斜坡,其中,黄泥组的隐患尤为严峻,有29户125名村民生活在地质灾害的风险范围之内。”何高华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村里现状。

时间回溯到2025年6月26日19点,平坝区城区及周边乡镇暴雨如注。摆捞村黄泥组,这片原本就因山体土质松软而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在连续不断的强降雨冲击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

接到汛情预警,何高华第一时间带领村委委员、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们,顶着暴雨、踏着泥泞,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将群众提前劝离隐患点,转移至安置点或亲友家中。“那天晚上,我们一共转移了14户共29个人。其中很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何高华回忆道。那一夜,党员干部们有的背着老人,有的抱着孩子,在暴雨中艰难前行,将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008年,何高华从部队退伍,2021年初当选摆捞村村支书。“乡里领导和村里老支书多次和我联系,希望我能回村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把乡村治理好。”面对信任和期待,何高华放下经营多年的生意,回到摆捞村当选村支书。

四年多的时间里,何高华早已把村委当作自己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车辆行驶在山林间,何高华一路畅谈,他指着山坡说道:“你们看,这片坡在1991年发生过严重的山体滑坡,如今,滑坡留下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

摆捞村村民张忠文、张忠坤兄弟俩都已年逾七十,两家人住在了离黄泥组滑坡山体不远的另一侧山坡上,张忠文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在他家客厅桌上,一本《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册》的纸张有着被雨水浸湿过的斑驳痕迹。每一页的监测现场情况,都详细记录着何高华与张忠文的辛勤付出。“一到汛期雨季,这几个地灾点是我最担心的地方,我每天都要跑上好几趟,和老张伯一起,通过测量坐标对照物,仔细巡查树与树、房屋墙缝之间的细微变化,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发生。”何高华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排查防治,他和村干部们每天对山体、河道、老旧房屋等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开展高频次排查,组织开展防灾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村民避险自救能力。同时,去年8月,摆捞村向上申请项目,由平坝区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贵州省有色地质安顺勘测院施工,在该村下摆捞组沿河边、风险斜坡点建成了19根边坡抗滑桩,解决了该河段、路段滑坡隐患,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和通行安全。

谈起何高华,张忠坤竖起大拇指:“每次遇到下雨,不管雨多大、多急,何支书都会第一时间来通知我们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只要他们来了,我们这些老百姓就觉得踏实、安心。”

“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每一个奋斗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同事,是大家团结一心的结果。它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立足本职岗位,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何高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