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丰碑永铸 浩气长存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桂传念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车水马龙的街道旁,一座原始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展柜里陈列有陈蕴瑜将军遗像、烈士证书、牺牲前写给家人的遗书以及各式挽联。

陈蕴瑜,1900年出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人。少年时期,他先后在家乡化行初小、贵州省模范中学求学,1916年考入贵阳讲武学堂第二期,在这里开启了系统的军事学习生涯。

1919年,从讲武堂毕业后,陈蕴瑜凭借自身的才能与勇气,历任黔军排长、连长。1921年他随黔军前往广西,在战火纷飞中屡立战功,晋升为营长、副团长。后任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复任二十五军军部上校参谋、第三师副官长、贵州全省保卫团总部副官长,兼军警督察处参谋长、第二师副官长等职。期间,陈蕴瑜还兼任过黔西、织金、水城、思南、威宁等县县长。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任102师607团团长的陈蕴瑜率部队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部队开赴陕西宝鸡整训,在此期间,部队改属陆军第8军,陈蕴瑜任102师304团上校团长。

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102师奉命到徐州参战,承担起掩护其他部队后撤的重任。在会战中,陈蕴瑜领命率领该团一营、三营和战防炮一连在右翼由杨集向韩道口急进。刚抵达韩道口,便与日军的快速部队遭遇。激战中,陈蕴瑜率部一举摧毁敌坦克5辆,缴获日军装甲汽车12辆,生俘驾驶兵2人,随后,又南追10余里,将失地苇楼收复。

日军纷纷南逃,陈蕴瑜紧追不舍,一营在追击中败走之敌得到其后续部队的增援,立即向苇楼反扑。期间,日军3次增兵,其兵力大于304团5倍之多。当时日军不断用迫击炮、平射炮疯狂向陈团轰击,致苇楼房屋被毁,1米多高的土围墙被夷为平地,官兵死伤过半,但陈蕴瑜仍率部与敌血战了两昼夜。

日军仍不断进逼,两次在陆、空军的配合下向苇楼发起猛攻。在陈蕴瑜的指挥下,全体官兵奋勇杀敌,一直激战到午夜,终将日军的两次反扑打退。

5月23日,陈蕴瑜与军、师部联系中断。此时,牵制日军、转移友军的任务已经完成,陈蕴瑜决定趁夜突围。然而,就在他部署突围时,日军又发动了第3次反扑。这次,日军以坦克为先导,步兵炮兵协同作战,迅速逼近了304团指挥所。陈蕴瑜手持冲锋枪,率机枪连向敌人奋勇拼杀,弹药用尽后,官兵们与日军展开了肉搏。陈蕴瑜身先士卒,不幸中弹阵亡,壮烈殉国,时年38岁。

陈蕴瑜血染沙场的噩耗传开后,官兵们悲痛欲绝,抱头痛哭。苇楼收复后,组织人员多次在战场上寻找其尸骨,但始终未找到。

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念其忠烈,授予陈蕴瑜为烈士,并追赠他为陆军少将,同时批准在其家乡平坝县(今平坝区)天龙镇修建“衣冠冢”“陈烈士祠”“陈烈士纪念塔”为之纪念。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2001年,平坝县人民政府将陈蕴瑜衣冠冢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安顺市人民政府将陈蕴瑜故居(含烈士祠、衣冠冢)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陈蕴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21年,陈蕴瑜故居(含烈士祠、衣冠冢)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贵州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2000年,陈蕴瑜故居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成为人们缅怀英烈、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2022年和2025年,平坝区政府投入近200万元对故居电源线路和消防设施进行升级,以及对祠堂进行修缮和衣冠冢环境进行整治,确保故居、祠堂、衣冠冢得到较好保护。确保故居的安全。

“陈蕴瑜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烈,其故居、祠堂、衣冠冢等,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缅怀英烈事迹的重要实物资料。”平坝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郑霞表示,将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人铭记英烈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