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茶产业发展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6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李伟 吴学思

近日,恰逢关岭自治县坡贡镇赶集,凡化村60多岁的村民卢红珍一大早就来到集市,购买了许多生活用品后,直奔关岭自治县郑昕杰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核算这段时间采茶、除草的务工工资。

“有8000多元,这些是明细单,老板会发现金。”卢红珍的手指在数字上轻轻点了点笑着说。

关岭自治县郑昕杰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种茶、制茶公司,负责人郑昕杰虽是一名“90后”,但已经深耕茶产业10余年,不仅在种茶、管茶、制茶等环节积累了深厚经验,还手握稳定的销售渠道,他是当地茶产业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也是凡化村的致富带头人。

对郑昕杰而言,发展壮大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是他从事茶产业的初心、动力。然而随着公司管护的茶叶面积越来越大,茶叶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已远远无法满足现有茶场需求,就在郑昕杰对此感到苦恼的时候,转机出现了:2024年,坡贡镇得到40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政府利用这笔资金,新建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房,同时采购了16台制茶设备。政府通过厂房和制茶设备与郑昕杰达成合作运营,这极大地提升了郑昕杰壮大茶产业的信心。

“以前设备落后,想扩大生产规模很难,那时候用的老旧设备,杀青不均匀是常有的事,揉捻出来的茶叶形状也歪歪扭扭。”郑昕杰感慨道,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注入让厂房宽敞明亮,全新的制茶设备,从鲜叶进去到成品出来,每一步都精准可控。制茶效率和产品品质都提高了,订单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加工能力的跃升,让过去被“嫌弃”的夏秋茶成了香饽饽。“以前春茶采完就荒着,夏秋茶因为加工不了全烂在地里。”郑昕杰介绍,2023年夏秋茶的订单还需要到紫云找代加工,2024年新厂房投用后,他们也能生产夏秋茶,当年夏秋茶产量飙到7000斤。今年以来,已生产夏秋茶13000多斤,按每斤40元的均价计算,仅这一项就带来52万元的收益。

产业链的延伸,让村民们的务工时间从过去的春茶季3个月,延长到现在的全年不间断。

“这段时间,每天有30多人在山上采收夏秋茶,高峰期每天用工量近百人。”郑昕杰介绍,公司有30余名固定员工,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务工超20000人次,发放务工费超过100万元。

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注入,彻底打破了坡贡镇茶叶加工“小、散、弱”的困局,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据悉,依托规模化茶园和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坡贡镇搭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千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不少脱贫户通过参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过去坡贡镇的茶园多为散户经营,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仅靠几间简易的家庭作坊撑着,守着好茶却没有市场竞争力。”坡贡镇党委副书记孙毅介绍,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注入为坡贡镇茶产业搭建了产业升级的跳板,下一步,坡贡镇将发挥茶企优势,不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助力更多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