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第一期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焊工班在浙江永康开班
日期:09-02
□本报记者 高智
前不久,由关岭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承办的2025年第一期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焊工班在浙江省永康市开班,50名贵州籍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精心设计了课程体系,内容涵盖焊接工艺原理、特种设备操作规范、行业安全标准等关键知识点,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为参训学员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让学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实操训练中,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和应对复杂焊接任务的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外地就能参加培训、免费考证,有证以后更好找工作,工资也能增加,而且不用来回两头跑,省时又省钱。”在浙江省永康市工作的关岭老乡罗应华点赞此次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
长期以来,关岭自治县劳动力务工就业以省外输出为主,其中在浙江省的务工人员最多,而传统返乡培训模式面临路程远、成本高、时间冲突、工学矛盾等难题,严重制约着在外务工人员的技能提升效果。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关岭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意愿,以解决群众技能培训刚需为出发点,挑选具备办学资质、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设备充足的培训机构承办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异地培训,帮助就业务工人员实现“就地培训、就地提升、就地受益”。
“通过跨省服务,送‘技’上门,让在外务工的贵州籍老乡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取得相关技能证书,推动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变,进一步提高薪资待遇,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关岭自治县就业局局长康兴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构建“需求调查—工种匹配—定向培训—岗位对接”的全流程服务机制,动态监测浙江省永康、义乌等用工密集地区的重点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同时结合贵州籍,尤其是安顺籍的跨省务工人员的培训需求,持续开展焊工、电工、家政服务等紧缺工种的培训工作,用实际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