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学思
李俊,是市水务局下属安顺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站、市城镇供水排水管理服务中心)工程师,今年8月,荣获“2025年贵州省抢险救灾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8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市水资源管理中心,李俊正在通过市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仔细查看全市各地实时降雨量、水库蓄水情况等信息,掌握水旱动态情况,并分析研判汛情旱情形势……
李俊,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包括汛前安全检查及其问题整改,山洪灾害监测站点维修养护及监测预报预警,水库水电站、山塘、山洪灾害危险区等点位防汛度汛,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项目、重点山洪沟治理项目的实施等多项工作。“事情多而杂,要干好每一件事,除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每天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出百分百的干劲。”李俊说。
初到防汛抗旱工作岗位时,为尽快掌握防汛抗旱核心业务,他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加班加点熟悉操作流程;放弃休息时间,主动申请防汛抗旱值守,争分夺秒提升业务能力;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专业书籍、政策文件;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精进灾害预警研判、应急调度能力。
经过不懈努力,李俊系统掌握了防汛抗旱专业知识与实战技能,为科学应对汛情旱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降雨天气,我们必须在岗,绷紧‘安全弦’,守好‘安全关’。”李俊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度汛安全检查、防汛值守、预报预警、会商研判、洪水调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在一次次暴雨洪涝灾害中,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今年5至7月,安顺遭遇多次强降雨过程,李俊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和工情动态,科学研判灾害风险,紧盯暴雨影响区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精准调度县区、乡镇及水库管理单位,落实好巡堤查险、水库调控和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等措施,确保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推动各项防汛措施落实落细,提前安全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150余人,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将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是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举措,也是全面筑牢防灾减灾坚固防线的关键所在。
在非工程措施建设方面,李俊主持完成全市中型及重点小(1)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及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的审查审批工作,推进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全市水库水电站、山塘、防洪乡镇和山洪灾害危险区的防汛责任人;推动全市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的维修养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不断提高站点报汛率,持续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
在工程措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李俊主持或参与全市15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17处抗旱应急备用井的建设,工程建成后,有效保障了27.5万群众饮水安全和2.1万亩农田灌溉需求;他主持或参与24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及180余个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项目的建设,工程建成后,有效保护农田3.6万余亩、群众7.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