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筑牢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防线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6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罗野

2025年盛夏,安顺凭借21℃的凉爽气候与优越的生态环境,入选美团“全国十大避暑游目的地”。清晨绵延的大巴车队与夜晚古城的喧嚣背后,是安顺公安民警以“藏蓝守护”默默筑牢的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双防线。

曾经,西秀区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这片2019年正式授牌、横跨四个乡镇的生态宝地,并非如今这般生机盎然。西秀分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长韩海滨回忆道:“过去非法电鱼、拉网捕鸟等现象时有发生。”

转变始于安顺公安持续推进的“利剑护绿”专项行动。民警沿河道反复巡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并推行“生态修复”惩戒机制,违法者除承担法律责任外,还需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生态。如今,在公安普法与护林员日常巡查的双重推动下,拉网捕鸟已基本绝迹,群众主动救助上交受伤动物成为常态。邢江河湿地不仅生态恢复显著,还成为热门的生态研学基地,带动了周边乡镇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安顺水系纵横、资源丰富,生态守护任务艰巨。在全省唯一的水上派出所——普定县公安局夜郎湖派出所,民警每日驾驶巡逻艇穿梭于湖面,守护着几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安全。“非法捕捞多发生在夜间,所以我们得昼夜不停地巡防。”该派出所所长江红星表示。民警在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还深入沿湖村寨宣传护水知识,巡逻时主动清理湖面漂浮物,有效保障了湖区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二类标准。历经多年努力,如今非法捕捞行为大幅减少,不少群众甚至会主动向民警咨询鱼类保护相关法规。

守护生态并非靠一警一力所能及。安顺公安积极推动多部门协同作战,联合渔政、海事、市场监管等单位开展联动执法,从水域严控到市场清查,实现从源头阻截到销路堵截的全链条管控,最大限度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全面筑牢水域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暑期,安顺迎来避暑旅游高峰,古城单日游客量最高达18万人次。面对激增的人流车流,安顺公安迅速调整勤务模式,实施“潮汐式”警力部署,覆盖从核心景区到背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全力保障交通畅通与治安稳定。交警还与特警、派出所协同开展夜间值守,实现交通治安“双防控”。

来自云南的王女士在安顺旅游期间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处置结束后,民警主动为她制作旅游攻略、推荐本地美食。返回云南后,她特意寄来一面锦旗:“瀑乡交警好本领,为民解忧暖人心。”这份赞誉,正是对安顺公安用心用情服务的生动认可。

从森林湿地到水域湖岸,从生态警务到旅游服务,安顺公安以坚定的使命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绿色答卷”,也为“21℃的安顺”增添了更深厚的安全与生态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