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小酸菜闯出“大市场”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5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鲁开伟

日前,走进贵州三颗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将一颗颗新鲜的青菜放在流水线上,经过杀青、清洗后,再装入桶内发酵。而另一边,已发酵的酸菜经过称重后,被封装进包装,正通过装箱打包、装上快递车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公司主打的产品主要为青菜、萝卜菜、油菜、白菜等各类酸菜以及干土豆片,而市场销售渠道以各大网络平台等电商为主,今年公司每天通过网络销售各类酸菜3万多斤。”在包装车间里,该公司总经理张立说。

小小酸菜如何能做成大产业,闯出“大市场”?说起企业的发展历程,张立把自己创业的经历娓娓道来。

2018年,张立从贵阳回到老家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与哥哥张磊一起经营着快递店,并兼职给餐馆送米粉、酸菜,接触了一段时间的电商经营模式后,兄弟俩萌生了制作销售传统酸菜的念头。

当年,兄弟俩便在自家小院搭起简单作坊,开始制作销售酸菜,并通过电商进行线上销售,由于口感好、品质佳,小作坊越做越大,工人也越来越多,但家庭式作坊产能有限,大量订单只能忍痛推掉。为此,2023年,兄弟俩决定建厂扩产,提高产能。

考察、选址、建厂,跑遍了贵州很多工业园区,最后兄弟俩确定在普定经开区建设厂房。“普定有稳定的热蒸汽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该公司生产车间厂长张磊说。

建厂后,该公司继续保持传统生产制作工艺方法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能,通过先杀青、再清洗后发酵的工艺,产品现做现发,保证了酸菜嫩、脆、酸的独特口感。

2024年7月,该公司正式投产,产品品质和生产效能稳步提升至最佳状态,产能提升30%。

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产品质量的提升,让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底气更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主播带货,通过自有直播与达人带货双轮驱动,每天发货约8000单,顾客的回购率也高达40%以上。去年下半年,该公司产值达到了800万元。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酸菜每天销量3万多斤,生产营业额在10万元至12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已达到120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超2000万元。

“目前,公司共吸纳务工人员60多名,每个月发放工资16万元至17万元。”张立说道,有传统手艺打底,有电商渠道赋能,还有政府支持护航,有信心把小酸菜做成大产业。

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贵州三颗草食品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正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深度融合、地方政府精准服务助企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