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助力普定金刺梨出山入海
日期:08-27
□本报记者 刘凤 罗含瑶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粤黔两地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聚焦普定县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山海携手的发展篇章。在此过程中,普定春归保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归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与全产业链布局,从“优等生”变成“示范生”。
成立于2017年的春归公司,始终深耕金刺梨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起,广东的帮扶资金为企业注入新活力——近1000万元资金精准投向冷库改造、GMP高标准车间建设等关键环节,直接推动企业产能提升约40%。除了资金支持,科技赋能更成为产业升级的“智动力”。
“广东的帮扶是真情实意的,效果立竿见影。”该公司董事长杨梦海介绍,华南理工大学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两项前沿科研课题,在广东科技厅4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下,高标准生产车间已建成投用,预计到2026年,相关科研成果与专利将全部落地转化。
生产端的升级,最终要通过市场检验。在粤黔协作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的金刺梨饮品凭借优异品质,成功获评深圳市食品领域“城市品牌”——“圳品”,拿到了敲开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在深圳大亚湾区的销量逐年攀升,今年一年的销售额就相当于前三年总和,预计全年能突破千万元。”杨梦海的话语中满是信心。
一瓶金刺梨原汁,需消耗2至3斤新鲜刺梨。春归公司深知,“好产品源于好原料”,自2022年起便从源头发力,以“高标准、有机化、绿色化”为原则建设种植基地。“为了守住品质底线,我们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两个国家标准种植基地。”杨梦海介绍,基地由沈其荣院士领衔指导,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施肥除草、生物防治,每个环节都有专家现场把关,“这样种出的刺梨,品质经得起考验”。
如今,初秋的刺梨基地里,青果缀满枝头,果树间距疏朗有致——既保证了充足的光照与通风,也为后续管护留足空间。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正是推动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车间”。截至目前,春归公司自建基地达3000余亩,合作周边基地超1万亩;基地果树第三年每亩挂果约500斤,第四年可达800斤,第五年丰产时更是能突破1500斤。与此同时,基地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四个基地日均用工50余人次,全年发放劳务费超15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粤黔协作的深意,远不止“单向输出”。随着协作不断深化,“反向赋能、双向共赢”的新图景正逐渐展开。“现在粤黔合作已经进入高层次阶段,比如我们联合开发的‘双梨汁’,就是典型案例。”杨梦海介绍,这款产品一半原料来自广东、一半来自贵州,充分发挥了两地资源优势,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既带动了两地农产品销售,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从资金帮扶到科技赋能,从市场开拓到源头共建,从单向支持到双向共赢,广州市花都区与普定县以刺梨为媒,用山海情缘编织起产业协作网络。如今,普定的小刺梨已悄然成长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在粤黔协作的东风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