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国栋
近日,一堂生动有趣的扎染手工艺品制作课,在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蔡官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春晖社区的“绣娘坊”开展。
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刺、扎、缝等,将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之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翩跹蝴蝶、疏影蜡梅、荡漾水波,渐渐跃然布上,图案变幻自然,意趣盎然,仿佛自有生命。在公司负责人杨婷婷的耐心指导下,活动参与者们一步步走进扎染的世界,学着充分利用传统技艺,制作精美的手工艺产品。
80后苗族姑娘杨婷婷出生在一个蜡染世家,由于自小耳濡目染,9岁她便开始执笔勾画,学习蜡染技艺,花鸟鱼虫渐渐在她笔下舒展生命、活灵活现。长大后,她接受了系统的美术专业教育,还曾担任美术教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理论相融合,逐渐形成对民间手工艺的独到见解。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杨婷婷渐渐崭露头角,成长为安顺市级蜡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获得“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6年,杨婷婷创办了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手工蜡染、蜡画和苗绣等传统手工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坚持“量体裁衣、免费培训”理念,致力于民族民间工艺的弘扬与推广。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在其帮助下,不少留守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郭莉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她来自蔡官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春晖社区,2020年参加了杨婷婷组织开展的苗绣培训,在“绣娘坊”实现稳定就业。“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在‘绣娘坊’我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工艺品,还能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赚取生活费。”郭莉说。
“我们免费教授针法与图案绣法。她们可以选择在绣娘坊集中学习,也可以把材料带回家练习。待其学成之后,公司会发放订单,并帮助她们销售产品。”杨婷婷介绍道。
与此同时,杨婷婷积极进行蜡染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她成功推出包括服饰、抱枕、布偶、背包、台灯、围巾等在内的多个蜡染系列文创产品,赋予传统工艺以实用性与现代审美价值。她多次携作品亮相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大型展销会,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安顺蜡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被更多人看见和喜爱。
随着安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西秀区杨婷婷蜡染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蜡染装饰品、小包与服饰,因其独具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深受各地游客青睐。公司还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亲手尝试蜡染制作,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与乐趣。
杨婷婷说:“通过这些手工艺品,蜡染和苗绣不再只是陈列的非遗符号,而是可以‘穿在身上、提在手上、背在背上’的生活艺术,这是我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最自豪的事。”
21℃城市安顺文化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