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看安顺如何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周雪

机关食堂的餐后残余、学校食堂的剩饭剩菜、餐馆后厨的烹饪余料……每天,城市产生的餐厨垃圾比重不容小觑。这些餐厨垃圾都去哪儿了?如何处理才能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

近年来,安顺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建立覆盖全域的收运体系,搭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智能监督管理系统,城区餐厨垃圾做到了应收尽收,产生的餐厨垃圾被集中运输、规范处理,最终以资源的形式重新回到生产生活中,打通了循环经济产业链。

“从城区到县区,我们的收运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安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市容园林科科长张杰指着收运在线计量系统介绍,“通过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控各片区收运量,确保应收尽收。”

在位于西秀区新天地的刘老实火锅店内,刚过用餐高峰,工作人员便将分类好的餐厨垃圾倒入专用收集桶。

“现在我们到点就等着车来,比自己处理省心多了,后厨每天都很干净。”餐馆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刚开始店员对分类收运的方式都不太适应,但经过相关部门的讲解,加上收运全程免费,大家慢慢也养成了分类收集的习惯。

顺着餐厨垃圾收运车辆的轨迹,记者来到位于七眼桥镇的贵州鸿能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进预处理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刚运来的餐厨垃圾通过传送带进入分拣设备,进入三相分离系统。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能从餐厨垃圾中提取出不同成分,为后续多元化利用打下基础。”该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范永刚介绍,目前公司建成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日处理能力达300吨,每天实际收运处置全市餐厨垃圾60至80吨。

经过三相分离后的有机垃圾,被送入厂区核心区域的5个发酵罐中。

“这些垃圾要在罐里经过25天的发酵等核心工艺,才能完成无害化处置和资源转化。”范永刚指着控制台介绍,发酵过程中,日均产出沼气10000立方米以上,可提纯制成生物天然气5000立方米以上。

发酵产生的沼气优先用于公司自备电厂发电,这一方式较传统电力供应节约成本约60%,不仅让废弃物发挥了额外价值,也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发酵产生的沼液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实现生态循环;沼渣经加工制成生物有机肥,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进行供应。”范永刚向记者进一步说明。

同时,安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路径不断被拓展,更多元的产品被开发出来。

范永刚带着记者来到产品展示区,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把从餐厨垃圾中提取的液体转化为有机碳源,作为工业葡萄糖的替代品供应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在六枝、贵阳观山湖等污水处理厂开展免费试用。同时,提炼出的餐厨毛油可作为航空柴油原料;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餐渣还可用于培育蝇蛆,作为天然饵料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饲料。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安顺市餐厨垃圾规范化处理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底,餐厨废弃物总处理量达到10万吨,生产1200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和锅炉燃料;2025年1至7月处理餐厨废弃物1.5万吨,产出沼气180万立方米、生物有机肥1500吨,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安顺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街头餐馆的垃圾桶到处理厂的生产线,从令人头疼的“餐桌剩余”到循环利用的“生态资源”,安顺的餐厨垃圾正沿着这条规范化处理之路,完成一场彻底的“绿色蜕变”。

“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协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市餐厨垃圾规范化处理体系。”张杰表示,这不仅是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也是为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