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悠悠故园情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8版:副 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月

“夜来静听秋雨声,谁人不起故园情”,记忆中的园子,像巨大的船头伸展开来。

70多年前我出生在安顺城边小村庄。离家不远处有一个大大的菜园子,碎石堆砌的园埂,被何首乌、木娘藤、覆盆子缠绕着,并不容易垮塌。且不说高大的楸树、黑桃树,它是一大块肥沃的菜园,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种出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也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之一。

有亲朋至远方来,吃到刚从园子摘来的蔬菜瓜豆,都会赞不绝口。可是我们却只能吃到有虫眼的白菜、豇豆和弯弯的辣椒。总抱怨菜难洗,辣椒不好切。渐渐长大,才明白那些长得好看的豆、瓜、菜能卖个好价钱呢!娘卖菜积攒起来的钱,成了我们姊妹几人的书学杂费,开学不够,大姐还得到校请老师、校长宽限几日,等卖菜凑齐才去补交。学费来之不易,我们都很乖巧懂事,珍惜上学时光,努力学习,从没留级过,更不会被请家长。

记忆中总是娘忙忙碌碌的身影,很少歇息,除了挣生产队的工分,抽闲等空到园子里去忙一阵,掰苞谷,摘辣椒,泼菜……三姐是娘的好帮手,我们小,偶尔也会去做一点,不过总是扯断豆藤,折断辣椒。母亲教会我们好多劳动技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我们懂得“春来不下种,苗从何处生”的道理。跟着娘在园子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辛苦的劳作,换来软糯的包谷粑,鲜香的酸辣椒,还有剥不完的鱼鳅豆、四季豆、豇豆……晒干后便是冬天的美味。园子角落有一林郁郁葱葱的阳荷,它喜肥,娘总让我们挑些灰肥堆在根脚。春天,几场雨过后,便会冒出一个个酱红色的嫩芽,日渐饱满,我们就能吃到阳荷炒细鱼,酸酸的泡阳荷,烧来拌也很送饭。冬青树下,有块比较平的石头,劳作之余,父亲便坐下来歇歇,或是从荷包里掏出小巧的酒瓶,抿上一口,或是点燃烟斗抽袋叶子烟解解乏。这里是父亲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寄托哀思的地方。

这里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园里虽然没有什么奇花异草,却是我们爱去玩的好地方,好多趣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春天,和风细雨,那棵李树花苞次第开放,一树洁白,微风拂过,如雪的花瓣轻轻摇曳,点缀了寂静的菜园。李树虽小,却载着我们大大的希望:花谢后会结果吗?李子会不会长大?什么味道?一天看几回,反正不远。直到有一天洁白的花瓣随风飘落,花蕾紧贴枝杆,大概过了一个多月,终于在绿叶中发现几个小小的青果,迫不及待抱着树杆猛摇,落下几个小李子,捡起来擦擦,放进嘴里一嚼,唉呀!又苦又涩,一点不好吃。从此不再关注这棵长不大的苦李,只是喜欢满树繁花,便年年都盼着春暖花开。

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下,蒲公英的金黄花冠熠熠生辉,我们爬上坟头轻轻地摘下三朵,五朵,十朵八朵……精心做成耳环花环戴在身上,淡淡的花香有时会招来小蜜蜂。茅针日渐饱满,轻轻一抽,剥开嫩叶,露出白白的芯,软而回甜。粗壮的刺苔也是我们儿时的美味。园里到处是野生的小西红柿,矮矮的藤上结满一串串红的、黄的果实,晶莹剔透,好喜欢!摘一颗尝尝,酸酸甜甜的,是我们在园子里随手可摘的水果。

春天来了,一场大雨过后,阳光下,核桃树桩周围长出米粒大小的菌子,只要三、五天,它们就会挨挨挤挤冒出灰白色的菌帽,洁白的菌杆亭亭玉立,父亲随手掐方瓜叶,轻轻取下一柄柄核桃菌捧回家。清洗干净,煮一锅汤,只放点猪油,撒上葱花,便是山珍美味,趁热喝口汤,清甜,吃口菌,润滑!在我的记忆里,再没有品尝到这样的美味。

五月,下园埂上的竹子抽出一根根细长的枝条,粉色的野蔷薇开得正好,聪明的我们在三姐的带领下,移花接木,让竹子开出漂亮的花来。先折下一根嫩竹,抽掉嫩芯,选一朵鲜花轻轻插进孔里,大约插四、五朵,一枝竹叶花就做成啦!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把它带回家,一路上便会迎来村人好奇的目光。到家倒瓶清水插上竹花,又是另一种韵味。

园子伴随我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感恩故园培育了我们勤劳的品质,爱美的情趣,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