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吴冠中在安顺 写生的故事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8版:副 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秦小棕

1972年春季,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那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听见姑妈秦元明老师给我的父亲说:接到北京小松(小松是姑妈秦元明老师的女儿秦小松)的电报,原文:“松及冠中师赴安”。因当时发电报字数少,付费就少,所以电报内容简单明了。

不久后家里也收到了秦小松从北京写来的信件,信的内容所述:受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委派,吴冠中老师指名由学生秦小松陪同赴贵州讲学考察写生。看完信件后家人欣喜若狂,看见大人们的高兴的样子,我也跟着莫名的高兴,心里一直猜想这位吴冠中老师是何许人也,让我的姑妈、我的父亲这样高兴?不久姑妈又接到原贵州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秦元魁的信件,告知了吴冠中老师的更多具体情况,方才知道: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杰出的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虽然当时的我才8岁,但从小喜欢绘画的我,听到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国著名画家即将来到安顺,并且还到我家,高兴的程度不言而喻。

那一天,安顺天空太阳高照,一眼望去湛蓝湛蓝的,虽是春天却有几分凉意。我和家人一起前往安顺火车站接乘座从贵阳——安顺的客人。当时火车站有一个规定:凡有电报、信函类的物件,可以到火车站购买2张站台票(每张站台票5分钱)。就可以进站台接客人,我父亲及姑妈购买了两张站台票进站台内接吴冠中老师一行,我和儿时的伙伴石洪在站台外等候。在站台外我和小伙伴听着火车声缓缓进站停下后不久,远远望去,看见了我的表姐秦小松及几人提着行李向出站口走来,我急忙叮嘱小伙伴:到了到了,快去帮提行李!待我们快步上前迎接客人时,表姐秦小松及客人到了我们的面前,我急忙上前去帮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客人拿行李,并叫了一声:吴先生我帮你拿行李,顿时,我表姐及一行客人笑着说:搞错了、搞错了,旁边这个才是吴冠中先生。吴冠中先生笑着说:这个小孩可能是小松的表弟吧!我真希望我有这么年轻!至今每每想起吴冠中先生的这句话,都让我情不由己的回到当时的情景。

初见吴冠中先生感觉约50多岁,个子不高,瘦瘦的,头发整齐略有白发,眼光炯炯有神,脸型瘦长,讲一口纯正的江浙话,上身穿一件帆布长衣,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工人老头的打扮,朴素、自然、得体、亲切,就像邻家的老父亲一样。至今,我同表姐闲聊在火车站接吴冠中先生认错人的这件事,表姐常常哈哈大笑,这段往事大家都记忆犹新。

吴冠中先生到安顺后,我才知道吴冠中先生同我伯伯秦元魁、伯妈周惠英是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同班同学。这次吴冠中先生到贵州讲学写生是受贵州省美协的邀请。吴冠中先生到贵州先后辗转贵阳、安顺、六盘水。在安顺期间,吴冠中先生先后到了安顺汪家山、玉碗井、黄果树等地实地考察写生。由于我从小喜欢画画,吴冠中先生到安顺每一处写生,我都追随他们帮着背画箱、拿行李、看写生。我至今还记得吴冠中先生在安顺汪家山写生时画的是一张油菜花的风景油画。吴冠中先生在画之前暂不动笔,思考了几分钟,直接在画布上调颜色,在观看的现场很少看见吴冠中先生在调色盘中调颜料,绘画一气呵成,当绘画完成后,一张金黄色的汪家山油菜花跃然在油画布上,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在安顺玉碗井写生的时候吴冠中先生画了几张速写,记忆中吴冠中先生的速写速度很快,惟妙惟俏,栩栩如生。我至今在闲暇之余爱画速写,也是受了当年吴冠中先生在玉碗井画速写的影响。

吴冠中先生在安顺讲学考察写生两天后,准备到六盘水继续讲学考察写生,离开安顺的那天阳光明媚,天空依然是湛蓝湛蓝的。我和家人送吴冠中先生、表姐秦小松及省美协的两位老师到安顺火车站,因当时火车站客流量较大,不像现在这么有秩序,找位置都是上车后再找。在我表姐的提议下,让我与儿时的伙伴石洪一块送到站台,并让我先上火车把位置占好,火车进站后,我在小伙伴石洪的抱扶下,很快从停靠的火车窗口爬进车厢找了两个位置,并用小伙伴快速扔进来的行李占着座位,待吴冠中先生及表姐秦小松和几位老师进车厢安顿好,坐下来后,吴冠中先生笑着摸着我的头说:小松的表弟很灵活,也很可爱,看我们写生专注得很,难得看见这么小的孩子对绘画这么热爱,以后有机会与表姐的姑妈一道来北京玩。

火车慢慢的启动,车窗内吴冠中先生挥手告别的身影依然记忆在我的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