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抗战时期的安顺“怒吼”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0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李航

作为西南大后方

虽未经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却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各族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

那时的安顺城

画漫画、贴标语、办刊物、募集捐款……

成为抗战的“武器”

话剧、歌咏、演讲……

成为宣传抗日中

最常见、最有声色、最具规模

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艺宣传活动

——题记

安顺最早的抗日救亡组织

从“安顺抗日救国会”到“安顺各界抗敌后援会”

全面抗战爆发前

安顺的抗日宣传活动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便已开启

1931年底安顺与相邻各县

先后成立了“安顺抗日救国会”

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

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后

“安顺抗日救国会”还组织了募捐

全面抗战爆发后

“安顺抗日救国会”

便改为“安顺各界抗敌后援会”

安顺的抗日刊物:

《晓鸡声半月刊》——

1933年以后

中共安顺县地下党支部的首任书记谢速航

与几十个青年文艺爱好者

创办了“晓鸡声文艺社”

并出版《晓鸡声半月刊》

寓意“雄鸡一叫天下白”

《安顺三日刊》——

由驻安黔军第一师秘书处胡促庵

于1933年创办的报纸

设有《新芽》副刊

《三乙周刊》——

1934年11月

地下党员王芸生、缪正元

与安顺一中初三级乙班

(即“三乙班”)的进步青年

李运亨、陈汉民、傅文华等

建立了“三乙读书会”

进而创办了《三乙周刊》

《炸弹》——

由“安顺各界抗敌后援会”的成员

李思齐、梁彦威任主编

韩文华、蒋旭英等撰稿

主要刊载时事和抗日英雄事迹

《烽火》——

1938年

中共安顺县工委创办的刊物《烽火》面世

李运亨任主编

以“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为口号

安顺城的抗日宣传点

1938年

“安顺妇女抗日会”的女老师

组织了抗日宣传队

当时老大十字钟鼓楼的四个城门口

都有宣传队宣传抗日

遇到赶场天

还组织学生到场坝上搭台宣传

1939年

安顺在老大十字钟鼓楼

举行抗战二周年

安顺县“七七”献金活动

当天捐款捐物中

值得一提的有帅灿章、

戴子儒、丁纯武等安顺商人

及各大商号所捐银元

李克诚、徐静淑夫妇

所捐的金手镯、金耳环

还有肖同生汤惠良将结婚

所收的260块银元全部捐出

李尧诚做“烫面饺”义卖所得的

100多块银元也全部捐出

此外老大十字钟鼓楼

还是为民服务的“宣传栏”

这里有蒋旭英绘制的抗日宣传漫画

还经常举行各种抗日演讲

歌咏等文艺宣传活动

珠江音乐社

从“抗战戏剧歌咏团”到“珠江音乐社”

全面抗战爆发前

蒋旭英便组织成立了“血花话剧团”

全面抗战爆发后

“血花话剧团”便更名为“抗战戏剧歌咏团”

以抗战歌曲、小剧、小戏等

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

1944年3月

珠江音乐社在安顺成立

“抗战戏剧歌咏团”的成员便转入珠江音乐社

珠江音乐社下设

声乐、器乐、舞蹈、歌剧和创作组

并编印社刊——《珠江歌曲集》

(以刊载抗日歌曲、歌剧为主)

除一些临时安排的小型演出外

珠江音乐社在安顺曾举行过两次大型公演

一次是1945年夏

与盲人音乐家郑隐飞

联合举行《黄河大合唱》演唱会

另一次是1946年5月举行的“仲夏音乐会”

可以说这场音乐会

是陆军军医学校在迁往上海前的告别演出

陆军军医学校的国风剧社、之风剧社

和陆军兽医学校的草原音乐会

共同参与了这场演出

剧宣四队

从“抗敌演剧队”到“剧宣四队”

在抗日战争时期

有一个特别的抗日宣传文艺团体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并以演剧方式来进行抗日宣传的

它于1938年8月

由周恩来和郭沫若在武昌组建

被称为“抗敌演剧队”

此时成立的有10个抗敌演剧队

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

1941年原抗敌演剧队与抗敌宣传队合并

改称为“抗敌演剧宣传队”

番号按配属的战区序号排列

一队配属第四战区

便改称为“剧宣四队”

1944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

中国守军败退

“剧宣四队”队长魏曼青

队副兼党支部书记舒模率全队42人

经过艰苦跋涉在同年年底来到安顺

1945年的元旦

“剧宣四队”在安顺进行了首场公演

春节期间

又与新中国剧社合作演出话剧《国家至上》

“剧宣四队”成员宋扬

则在安顺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歌曲《读书郎》

安顺城最早的集会游行

1937年9月18日

安顺社会各界在大府公园

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周年的集会

1938年安顺社会各界高举火炬

手提灯笼、马灯

从北教场出发

一直游行到东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