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青托工程”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5版:省内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32岁的吴路华,现任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主任,主要从事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去年,他破格晋升为教授。这一突破,得益于省科协去年6月启动的“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青托工程”旨在以能力、素质、潜质为标准,支持一批从事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关的一线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成才,被誉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一块踏板”。首届“青托工程”实施至今,全省已有39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年龄均不超过35岁。

入选“青托工程”后,吴路华在项目申报、学术研究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他表示,“青托工程”不仅提供了科研资源,更增强了他持续深耕科研的信心。

一年来,39名入选者与托举专家建立定期指导联系,广泛参与科研技能、项目管理、学术写作、成果转化等多类型科技活动,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尤其在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胡铁磊介绍,“青托工程”让青年科研人员获得更多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的机会,加速其在科研工作中的成长步伐。

贵州大学副教授李天昕也是“青托工程”受益者。他致力于探索利用本地金属资源制备新型合金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青托工程”支持下,他在高熵合金强韧化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入选后最直观的变化是获得了更充足的科研资源支持,比如实验设备升级、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机会显著增多。”李天昕表示,这些支持让他能更专注于长线研究,敢于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围绕“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入选者共申报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4个,获得经费支持共2400余万元;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产出高质量研究报告3份;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篇。

“过去青年科研人员在资源分配、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往往面临一些困难,现在省里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极大激发了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贵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赵友波表示,“我将不断用科学家精神勉励自己,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勇攀科技高峰。”

一年来,托举对象在职业发展和行业认可方面实现多维突破,呈现出荣誉覆盖多面化、职称职务晋升提速特征。其中,9人获得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挑战杯”国赛一等奖、行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称号和荣誉16项;9人实现职称或职务晋升。

除培养入选者在各自领域练就扎实的学术素养外,省科协还引导他们广泛了解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拓展学术视野。目前,已有11人次在25个国家和省级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理事等职务,深度参与学术治理。同时,推荐入选者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80余人次,帮助他们在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技对接平台中崭露头角,拓宽眼界。

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青托工程”已初步构建起一套服务青年科技后备优秀人才的培育模式,显著提升入选人才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加速其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步伐。同时,通过引导人才积极投身学术交流、智库建言、科普宣传与社会服务,进一步放大人才价值。下一步,省科协将强化统筹协调,持续推动“青托工程”实施,为全省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