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4版:省内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高价彩礼”渐成过往,“简约婚礼”成为新潮流,“合约食堂”里满溢人情味,“文明积分”兑换出幸福感……放眼当下的贵黔大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

近年来,贵州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创新推出积分超市、红黑榜等特色治理措施,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移风易俗,难在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我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黔韵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文艺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基层、传递给群众,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黔西南州,一人讲理论、一人讲案例,台上两人配合默契,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乡风文明带来的好处讲给大家听;

“父老乡亲听我言,文明新风暖心田,移风易俗谱新篇……”在黔东南州肇兴侗寨,一首曲调悠扬的《移风易俗》侗歌,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把乡风文明记在心间;

在黔南州瓮安县,新鲜出炉的《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片和《文明小剧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高频展播,将文明理念传递到“最后一米”……

思想转变是移风易俗的先导,各地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完善移风易俗制度规范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新风,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现在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党支部书记邓军说。

“积分超市”,在贵州各地随处可见,正逐渐成为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抓手之一。

我省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分制”“合约食堂”“邻里互助簿”“红白理事会”等新做法新举措不断涌现。

为新风“护航”,贵阳贵安制定印发一系列工作方案,全市996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议,细化婚丧事宜办理内容,构建起移风易俗有章可依的框架制度;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直单位和县(市)优秀年轻科级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采用“支部带领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为刹住滥办酒宴陋习,创新制定了《红白理事章程》,探索建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制度……

很多陈规陋习是千百年形成的“老传统”,不少还有续存的现实“土壤”,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根治。我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引导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培育向上向善文明新风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如今,随着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邻里和谐”等新风尚兴起,多彩贵州劲吹文明风。

贵阳贵安的农村丧事三天办结率在99%以上,婚事100%一天办结,基本实现“其他不办”。群众参加人情宴请的次数明显减少,群众礼金年支出减少2000元至3万元不等;

黔西南州推行嫁女“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新风,由男方带上自酿酒和几块肉到女方家吃一顿简单的认亲饭……

“村民们不再为高价彩礼发愁,不再为铺张浪费的酒席烦恼,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村治理更加有序。”黔西南州精神文明建设中心负责人说,“坚持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让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移风易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要更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当下,我省正推进“七大文明行动”,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