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福进
立秋时节,烟叶渐黄,正是采收“赶烤”的好时候。8月11日,紫云自治县宗地镇新寨村烟农马签的烤烟种植地里,几名村民穿梭其间,忙着采收成熟的烟叶。
在新寨村烟叶烘烤点,一炕炕金黄的烟叶散发着浓郁烟香。马签看着色泽金黄的烟叶,笑着说:“今年我种了63亩烤烟,长势不错。目前已经烘烤了11炕,每炕能出800斤干烟,平均每斤16元,一炕就能卖12800元。”
宗地镇农业服务中心烤烟技术指导员张斌介绍,今年镇上对烤烟烘烤房进行了改建,将以往的气流上升式烘烤改为气流下降式。这样一来,烤房里的烟叶从茎秆底部开始干燥,能避免出现斑点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烟叶品质。
随后,记者来到宗地镇猛坑村烟农梁志刚的烤烟地。这片烤烟平均每株有30片烟叶,用手触摸,叶面厚实、油分充足。“梁志刚有20年的烤烟种植经验,他今年种的这片烟叶,在全镇都算得上是好的。”张斌说,这样的烟叶,一炕能烤出1000斤,而且品质好,烟叶站收购时等级高,烘烤得好的话,中二级烟叶占比多,每斤能卖到20元。从目前的长势和烘烤情况来看,梁志刚今年单靠烤烟挣20万元完全没问题。
记者在宗地镇烟叶收购站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分选烟叶。这项工作按件计酬,每分选1斤能得5毛钱。“现在收购的主要是底部烟叶,等级多,一天只能分选200多斤。等后面分选中部烟叶,手脚麻利点一天能分选400斤,能挣200元。”正在分选烟叶的何天凤说。
同样在收购站工作的任兴芝也表示,烤烟产业给她们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种植期间,她们可以在烟农的地里帮忙栽种、管护、采收,到了烘烤时节,又能来烟叶站分选烟叶挣钱。
“烤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管护、采摘到烘烤,每亩需要投入1800元的人工费用。”张斌说,发展烤烟产业不仅让烟农获得了丰厚利润,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条件。
今年,宗地镇共种植烤烟1020亩,涉及烟农19户,每户种植面积在40亩到100亩之间。预计今年全镇能收购烟叶23万斤。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正满载着村民群众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