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水清 李超然 詹艳 文/图
“2024年,西秀区辣椒种植7.7万亩,产量达12.55万吨,产值达7.6亿元。”
“2025年,西秀区辣椒产业达8.3万亩,带动农户7万余人,人均增收2500元。”
“如今,辣椒已成为西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辣椒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小小辣椒何以让西秀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底气十足?连日来,记者深入西秀区辣椒种植基地、深加工车间、销售市场,实地探访西秀区辣椒产业的发展密码,揭开这一特色产业“链”动乡村振兴的奥秘。
政策护航,科技赋能,夯实产业根基
8月,走进西秀区鸡场乡田间地头,放眼望去,皆是辣椒丰收的盛景。
“今年种了4亩辣椒,每亩地政府补贴我600元,种辣椒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了!”种植户曹继刚笑着说,如今有了补贴政策,农民种辣椒的信心越来越足。
惠农政策是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西秀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扶持辣椒种植产业。其中针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每亩直补600元,2024年全区发放补贴260余万元,今年该政策延续。同时,指导种植户购买自然灾害农业保险,截至2025年8月,全区购买辣椒农业保险2945户,投保面积1.53万亩,让椒农吃下了“定心丸”。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宁谷镇张家井村,现代化育苗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各种自动喷灌、调温设备一应俱全,农业科技感满满。辣椒育苗大户、脱贫户胡海玉感慨地说:“以前育苗怕冻怕旱,全靠天吃饭,现在跟着专家学技术、用科技,心里踏实多了。”
2025年以来,西秀区开展辣椒种植技术指导培训累计500余人次,不少农民从“门外汉”变身“土专家”,成为辣椒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帮助开展病虫害防治,增强田间管理水平,提高辣椒产量及品质。
在惠农政策和农业科技的双重加持下,西秀区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2017年的3.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8.3万亩,10亩以上种植主体共有306个,主要分布于双堡、杨武、东屯、鸡场等乡镇,产量和产值逐年攀升。
创新模式,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增收
产业发展,关键是农民增收、百姓致富。
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西秀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模式,构建“订单种植-技术兜底-保价收购”闭环,让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结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
8月1日,西秀区东屯乡种植大户佟小强正驾驶着货车将刚采摘的4000斤辣椒送往镇上的加工企业。“今年采取订单模式,由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我只管安心种辣椒,不愁销路,收入也更稳定,预计今年有50多万元的收入。”佟小强说,年初辣椒种植前,他就和安顺全方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现在辣椒丰收,他心里感到格外的轻松。
在西秀区杨武乡,记者看到种植户们骑着三轮车、电瓶车将新鲜采摘的红椒送到辣椒收购加工厂进行加工。“今年杨武乡采取‘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农民采收的辣椒直接卖到加工厂。截止7月底,杨武乡辣椒加工厂已收购15万斤,产值超40万元,惠及周边群众6000人次。杨武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娄启超说道。
作为全省辣椒十强小镇,西秀区双堡镇上万亩辣椒早已奏响丰收曲,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烘干线上椒香四溢。
“今年全镇辣椒种植面积1.2万亩,覆盖4000多户农户,每亩产值6500元,预计总产值约7800万元。”双堡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杨悦介绍,为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双堡镇与安顺市方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农户”订单模式,以统一育苗、统一农资、统一移栽、统一管护、统一收购带动农户种植辣椒。
从田间到车间,椒农与公司之间的产销对接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安顺清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辣椒收购烘干点,双堡镇塘山村村民罗东莲正熟练地分拣辣椒,她说:“在这里务工以计件结算工资,每天可以挣300元。”
在西秀区,像罗东莲这样,通过辣椒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农户还有很多。据统计,今年全区辣椒产业共带动农户7万余人,人均增收2500元,有效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