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得志
今年的热,是显而易见的。立夏过后,气温渐渐走高,太阳像往年一样照常是毒辣的。人们行走在路上,皮肤被晒得有些发红,汗水从额头滚下,滴在地下,一会儿就不见了。然而在黄果树“夏”,却是另一番天地,21℃的瀑都——黄果树景区,成为人们避暑消夏的目的地。
黄果树确实是很大的,白水河就是它的主干,延伸几百上千公里,根系发达,串至各地,需成千上万人合抱,沿着白水河“躯干”上行,沟壑纵横阡陌,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枝叶繁茂,层层叠叠,阳光只能从缝隙中漏下些光斑。人站在树“夏”,不管烈日阳光多强,荫处那一股凉意从脚底升起,渐渐爬到全身,十分爽朗。
黄果树“夏”,风是极好的,不知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只是徐徐地吹着,带着树叶的沙沙声。风掠过全身,便带走燥热,拂过面颊,又送来清爽。这风与别处的风不同,不夹着尘土,不裹着热浪,只是干干净净的凉爽。
黄果树之水远道而来,一路弯弯曲曲,绕过山峦和村庄,透过泥沙流淌沉滤,灌溉田地,抚育儿女,沿途的湖库堰塘,波光粼粼,山色空蒙,碧水蓝天,倒影如画,鸟语花香,显得清亮美妙极了。
黄果树瀑布的水势在夏季尤为汹涌壮观,远远听去,如万马奔腾。但声音传到这树下,已被层层茂繁绿叶所过滤,变得柔和,成了凉爽的伴奏。偶有水雾被风挟带而来,飘落在身上,凉丝丝的,叫人为之精神振奋。
黄果树“夏”,常有游人歇脚乘凉。他们在大瀑正面享受大自然禀赋的凉意,神情舒展,不复路上那般焦躁。有老头执着纸扇不摇不动,闭目养神;有老太手持手机拍着抖音翩然起舞:有孩童嬉戏追逐,欢声笑语;也有青年男女并肩与瀑合影,低声细语,赞美它的壮美。树荫将他们笼罩,仿佛在一个巨大的绿色帐篷下,隔绝了外界的炎热。
昔日“半边街”已经搬迁,生态复绿了,打造出景观,道路扩宽,沿河观光木栈道及配套设施完善,观果区、观花区、古榕园区、微雨密林区、草坪教堂区、红海桂香区、徐霞客溶洞区亮点凸出,既有“绿”,又不缺“红”的自然景观带。没有往日的喧嚣,只有树叶的摩挲声和鸟鸣,十分安静而不死寂,像是万物都在享受这难得的清凉。树下的石凳木椅上,常有游人入坐,想来这是被环境所迷罢。
黄果树生态旅游城的美食一条街,布依苗家特色餐饮可口,各种色香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觉,那是美食城特有的灵魂。美食城不光是特色的美食,那榕树在街道路边排行着,每颗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绿伞撑起,树下摆起餐桌,游人们回来有些疲惫,总想寻个好地方休息就餐,既得休息,又得补充能量,一举两得。这就是理想之地,围坐在绿树下品偿火锅或炒菜、蒸菜,是多么的自然自在。
平心而论,黄果树夏季的凉,不是那种刺骨的冷,而是一种温润的、恰到好处的凉爽。它不会让人打颤,只是缓缓地消解着暑气,使人从内到外都得以舒展。
夏日的黄果树,竟如此让人眷念。这树无穷之大,竟成了炎热世界里的一片净土,撑开那大大的绿伞,呈现一片荫凉,不问来者是谁,亦不求回报,那是大自然的恩赐,你尽情地享受吧!在这里找回一点被酷暑夺去的从容,也找回些许被现代生活挤占的闲适。
黄果树“夏”,是真山真水真空气,真正的青山绿水,真正的蓝天刷屏、白云点缀、碧水抒怀。这里不知什么叫“水土流失”“热浪滚滚”,城市人来没见“大气污染”“喧嚣烦声”和“空气雾霾”……被四季如春的昆明、凉都六盘水、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毕节、爽爽的贵阳所包围在中央,气候特点不言而喻。
黄果树“夏”,自然自在,诗情画意,如梦如幻,悠悠时空,湿润气息,温馨美景凉爽熏得来人醉,避暑胜地,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