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娜
8月1日晚上8点,53岁的广州游客罗晓丽和家人朋友一行5人,悠闲地在安顺市西秀区顾府街溜达,手上提着刚买的烤小肠和安顺裹卷,准备带回民宿宵夜。
“就像抢春运票一样,还好我早作打算,提前一周就买好了高铁票,不然差一点来不了安顺。”罗晓丽说。
当天,刚从黄果树景区返回酒店休息的上海游客刘洋也在暗自庆幸,“安顺避暑游太火了,幸好我早早订了房间,不然‘一房难求’。”
刘洋在安顺中心城区入住的了万绿城铂瑞兹酒店。自7月20日以来,这个酒店300个客房近500张床位一直爆满。不仅是城区,就连距离这一酒店近30公里的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村里的34家民宿共600余个床位,7月以来就没空过。
入夏以来,安顺开启“人从众”模式,从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流量可窥见一斑——7月31日晚上10点42分,古城的进客流达38231人次。直至凌晨仍语笑喧阗,游客迟迟未散去。据统计,整个7月,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量高达210万以上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105.96%。
“不仅是购票、住宿要提前预订,品尝小吃也要早早谋划。不管是夺夺粉,还是小锅凉粉,要么早一点,要么晚一点,非要等到饭点再去,那绝对‘一位难求’,得排队了。”8月2日,到贵州避暑旅游的浙江游客陈瑞婷向记者分享了在安顺的“逛吃”经验。在她手上,还捧着吃了一半的“小舒冰浆”。
“小舒冰浆”是拥有30余年历史的安顺老字号甜品店,也是省内外游客在夏天必打卡的“安顺味道”。7月以来,该店日销冰浆3000余碗,点单顾客就算排到了店外也不放弃。
相较于舌尖上的清凉,体感上的凉爽才是吸引全国游客涌入安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近日,美团旅行公布2025年全国10大避暑游目的地,安顺市位列其中,夏季平均气温21℃。2023年,中国气象局授予安顺市“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2024年,中国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安顺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验点”城市。
气候优势得天独厚,安顺“趁热”推出旅游新玩法、新业态、新模式。
4月24日,黄果树景区打造的沉浸式夜游体验《再回西游》项目,以86版《西游记》经典取景地陡坡塘瀑布为核心舞台,运用3D裸眼全息影像、AI建模以及智能交互等前沿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瀑布+西游”的独特魅力;同月,龙宫景区“寻龙记”洞穴休闲探秘体验试营业,凭借“地质奇观+户外运动+文旅体验”的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体旅融合新亮点。
5月1日,“贵州文旅行业首飞展演活动”在黄果树大瀑布前精彩上演,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H216-S惊艳亮相,首次完成贵州省内国家5A级景区飞行,让游客实现打个“飞的”看瀑布;7月12日,云峰屯堡景区的沉浸式剧目《跟着九哥逛屯堡》正式首演,游客从“观众”变为剧本里的“角色”,让600多年的屯堡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凉”与“热”的双轮驱动下,安顺避暑季怎能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