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安顺日报

金色的群山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0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文龙生

我当了多年的安顺日报记者,当地的80多个乡镇几乎跑遍,而且都留文字“有诗为证”。当时唯一没有到过的乡镇是镇宁的简嘎乡,因为它太偏僻太远,交通极不方便。曾在镇宁当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吴兴志说,那个年代,别说外面的人,就是县里的机关干部,大多数都没有到过简嘎。

2004年冬至,镇宁一位领导,听说我唯一未到过简嘎的遗憾,就主动约我去了却这桩心愿。

我清楚记得,从县城到简嘎,一百零几公里,坐班车要五六个小时。那天,我真正领教了什么叫行路难。通往简嘎的山区公路七弯八拐,爬上爬下,又正在改造中,一路上,吉普车里扑进不少灰尘。这一趟,足足跑了八个多小时。以后,几次从简嘎返回,宁愿多跑几十公里,过白层大桥绕贞丰县城,走关兴公路。

到了简嘎,这哪里像乡政府所在地啊。逼仄的街道,稀泥烂路,两边房子破破烂烂,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小商铺也没有几家。乡里没有一家餐馆,只有赶场天,才有临时小摊。这是一个全省有名的极贫乡镇。难怪,有人形容简嘎是“安顺的墨脱”!

在普通甚至寒碜的乡政府办公室,见到了书记、乡长等,他们介绍了简嘎的大概情况,又帶我们到周围转了一圈。在一个长长大沟边,当时的简嘎乡党委书记杜俊说,这里是场坝,赶场天,几个县相邻的农民汇集这里,买卖还很热闹。我以前听说这里的乡民很纯朴老实,有的将稀罕的土特产摆在地摊上,识货的买主要全部买下,农民不卖,说好东西一个买点,你买光了别人就没有了。杜俊说,有个赶场天,他看到一个布依族妇女背了一箩当地特有的干鱼,想买几条招待客人,这个妇女死活不卖,说已讲好卖给人家,不能不守信用啊。有人悄悄告诉她,这是乡里的书记,她理直气壮地说,书记怎样,我不卖!简嘎人太朴实本真。

简嘎山清水秀,气温较高,一年四季没有霜雪。那天,虽然冬至,感觉不到寒冬腊月,下午随乡里几个人,去观赏群山中的红辣河,大山郁郁苍翠,河水清澈见底,还看得清楚水里鱼。这么美丽的河水,不零距离接触多可惜啊,大家脱了衣服,纷纷下水嬉戏。

杜俊说,简嘎乡是镇宁、紫云、望谟、贞丰四县交界处,周围都是大山,距北盘江也只几十里。简嘎地广人稀,130平方公里,仅有1万多人口。又是典型低热河谷气候,最适宜水果生长。不过,边远山区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农民尚不知道这里是果树生长的天堂,更不知道种果树前程似锦,都沿着祖祖辈辈的路子,种包谷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甚差。那些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800多元,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简嘎乡虽然贫困,但各项工作在全县是靠前的。

记得那天,我同杜俊爬上岜怀一座大山,登高眺望,崇山峻岭,莽莽苍苍,郁郁葱葱,气势磅礴,阳光下金光灿烂,一条蜿蜒的河流,宛如一条曲折的白色带子,飘飘然流向远方。这样的青山绿水,这样的自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六十年代的著名小说《金色的群山》。对,用“金色的群山”来形容来比喻,最恰当不过。

简嘎风景壮美,物产丰富,但太偏僻边远,也太穷了。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或无可奈何继续种粮食,或背井离乡打工去。外地人对简嘎望而却步,不少人分配来这里工作,成天一个念头:离开!听说有个干部分到简嘎,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了。二十多年前,我到简嘎乡派出所,采访艰苦环境中的公安干警。这个所仅有一间狭小旧房,所里仅有一名干警,要负责上百平方公里的社会治安,多么不容易。他是紫云猴场人,几个月回家一次,要倒几趟班车。据说,市里有个领导到过简嘎,了解在这里工作的艰难困苦,呼吁给简嘎工作的干部职工,每月增加一点补贴。

二十年后,为了考证研究毛主席和中革军委长征过安顺,我故地重游多次到简嘎。从安顺上高速,小车到乐运站,仅一个小时左右,再跑10公里平坦公路,就到简嘎乡政府了,总共才一个半小时,同以前的七八个小时比,节省时间四分之三还多!

进入简嘎乡政府所在地,路两边破房陋屋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房子,两层三层的最普遍。以前仅一间小旧房的派出所,焕然一新,成了宽敞明亮、环境幽静的办公楼。最显眼的,要数“布依风情”小楼,几十幢两层楼房,清一色木质结构,美观大方,最具民族特色,民族风味十足。以前那条长长大沟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商铺,各类商品、土特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特别是青翠嫩绿的水果,油澄澄的干鱼,活蹦乱跳的农家土鸡,土生土长的小黄牛肉,让人目不转睛,顿生买意。

脱贫攻坚后,简嘎乡公路四通八达,每村每组都通公路,广大农村面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简嘎满山遍野变成了“花果山”,一年四季中,除了冬天,春夏秋三季,有蜂糖李、百香果、脐橙、血橙等优质水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增长,从20年前的人均800多元,到今天的16000多元,差不多翻了20倍!

旧貌换新颜,巢好鸟飞来。许多外出打工的,大学毕业的,纷纷回乡创业,到简嘎投资创业的有识之士,也纷至沓来。目前,全乡已有两千万元以上产值企业3个,这在周围乡镇,堪称绝无仅有。养猪养鱼产业,也是红红火火,全省最大的单体冷水养鱼基地,就在简嘎!

简嘎乡最大的变化,就是这里干部群众充满精气神,正能量满满。乡党委、政府鼓励干部职工,一方面认真工作,一方面努力学习,充电满满。他们以工作为要,以学习为乐,以简嘎为家乡,朝气蓬勃。乡里经常组织学习竞赛,年轻人意气风发,奋发向上。2023年,县里从全县十多个乡镇遴选了18名机关干部,笔试面试后,简嘎乡5名干部“中举”。全乡8个行政村,5个村的支书是大学生。

倘若不是亲眼目睹,难以相信简嘎乡这传奇的山乡巨变。讲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简嘎乡党委书记阮时方说,农民荷包鼓起来,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近几年因地制宜,发展种植蜂糖李。

简嘎全乡种植蜂糖李3万多亩,春天,白色李花争奇斗艳,构成了奇特观光风景,让多少人慕名而来,一睹为快;夏天,蜂糖李硕果累累,更因成熟早味道好,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各地商贩络绎不绝赶到简嘎,每天如同赶场,蜂糖李交易十分火爆,特别通过电商营运,每年,简嘎乡一千五百万斤优质蜂糖李不胫而走,飘香省内外。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红军长征过简嘎,毛主席在纳孝指挥红军抢渡北盘江的红色史实,经过省市专家严谨的挖掘考证,已成定论。简嘎举全乡之力,修旧如故建起红色纪念场所,省市有关部门还将之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如今,不为人所知的简嘎,一跃成为引人注目的红色之乡,只要点开百度、高德地图,就会显示简嘎纳孝是“中革军委临时指挥部旧址”。两年多来,参观瞻仰者日趋增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往。江苏镇江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者,不远几千里,驾车风尘仆仆来到简嘎,在"中革军委临时指挥部旧址"前,他激动得老泪纵横,说伟人在这个世界最简陋的统帅部,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抢渡北盘江,甩开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伟大无比!

而今,简嘎乡红色资源、绿色产业,成为全乡最好的两张名片。从乡政干部到中小学生,大家都为伟人毛主席和红军到过简嘎金色的群山,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多次通过各种形式,纪念、缅怀毛主席!简嘎人精神变物质,他们在这块红色与绿色交织的神奇的土地,勤奋耕耘劳作,努力将自己的家乡,打造得更美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