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念
仲夏,走进位于夏云工业园内的贵州通顺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全开,正在赶制订单,高新区一对一帮扶网格员正在企业内察看生产流程,针对企业生产问题进行了解沟通,确保企业顺利生产。
“现在的营商环境非常好,以前我们的产值是1000多万元,入规之后是增加到4000多万元,现在的产值还在稳步上升,各相关部门都上门来服务,我们有什么困难他们都尽力地帮助解决。”贵州通顺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何健说。
数据的背后,是平坝区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该区成立“5+3”工作专班,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全流程服务,并组织三级包保人员深入企业一线,现场解决生产、融资、用工等难题,以“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作风建设,着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理念重塑、行政效能攻坚、监管执法转型的生动实践。
“原本以为办理审批至少要跑三趟,没想到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三天就拿到了许可证,这效率真是没话说!”近日,在普定县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企业注册手续的张先生拿着崭新的营业执照,对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普定县通过深化“网格化”服务,已化解企业困难20余项;指导10余家企业申报各类资质认证;帮助30余家企业获贷款约2.37亿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多头跑”到“协同办”,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是去年7月份进驻场地考察,7月23日正式签约的,从签约到落地投产,仅仅用了100天的时间。”位于镇宁自治县的贵州中鱼食品(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钦城介绍。
在厂区建设期间,镇宁自治县多个部门积极响应、贴心服务,多次在项目现场召开协调会,全力配合贵州中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投产工作,为其增速。
贵州中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日落地投产的故事在镇宁并不是个例。在贵州关岭黔林塑业有限公司,关岭“企业之家”的企业服务专员正在开展上门服务工作。
“收到企业诉求后,根据企业之家最新运行机制,我们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登记,一个工作日内形成涉企服务工单,随后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分析研判,简单类问题一个工作日内办结答复,复杂类问题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关岭自治县“企业之家”企业服务专员韦红介绍道。
(下转2版)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