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格凸河镇,村村寨寨涌动着清新气象:党员干部带头挥帚清扫,清运车穿梭于街巷间,村干部叩开农家院门细说整治要义……一场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的基层治理行动,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颜。
走进格丼村,巷道洁净如洗,柴草农具码放得错落有致。“环境变美,关键在‘管’,更在于村民‘自觉’。”格凸河镇党委书记叶博文道出秘诀——这里推行的“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村民成了自家房前屋后的“第一责任人”。乱堆的杂物清了,残垣断壁拆了,老旧危房或修或拆,既消除了安全隐患,更让乡村风貌如水墨画卷般舒展。
这场治理变革,始于精准的制度设计。镇党委搭建起“统筹—指挥—主抓—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8次专项推进会划清责任田,将“清乱堆、除残垣、改厕圈、治污垃”的任务细化成可量化的清单。村支书带着党员冲在前,保洁员跟着干,村民看在眼里、动在手上,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抓”的闭环。
宣传的巧劲更让治理理念入脑入心。线上,山歌小视频在微信群里流转,俏皮曲调唱透政策利好;线下,小广播村村响,院坝会开到田埂边,2000余次入户走访把倡议书递到掌心。80余场群众会开下来,“要我整治”悄然变成“我要整洁”,连孩童都知道“杂物不乱堆,家园更漂亮”。
精准摸排则为治理装上“导航仪”。网格员踏遍11个村社,将349处残垣断壁、2004处乱堆乱放一一登记入册,每周对账销号。目前6处残垣换新貌,420处乱堆成过往,15条河道清了淤泥。改厕改圈更暖民心,55万元改造格凸河镇户厕111所,提升了格丼村和羊场村村容村貌;投入100万元,以点带面推进羊场村新屯组人居环境改造,项目落地,人居环境改善,村民们的笑容格外灿烂。
从党员带头到群众跟进,从环境整治到观念革新,格凸河镇正以治理精度涵养和谐温度,让“和美家园”不仅是墙上的标语,更成为家家户户推门可见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