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典
“杂物规整院坝亮,残垣断壁变花园……”清晨的西秀区七眼桥镇章庄村,阵阵悠扬的屯堡山歌从村委办公室传来,屯堡嬢嬢们用熟悉的曲调唱着“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要点,一旁的村民和村委工作人员时不时跟着哼唱几句,政策就在这歌声中悄悄入了心。
章庄村是明代屯军后裔聚居地,坐落于云峰八寨,屯堡文化风情浓郁。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屯堡山歌,早已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今年,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推进,如何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实?村两委将目光投向了屯堡山歌。
“以前宣传政策,要么是发宣传资料,要么是开大会,年轻人不爱听,老年人记不住。”章庄村村委会主任金祈兴坦言,“后来我们琢磨着,屯堡人爱唱歌,大事小事都能编进歌里,为啥不把政策也唱出来?”
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村里屯堡山歌传承人和爱好者们的响应。
54岁的张家芬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也是屯堡山歌传承人,他带领几位屯堡山歌爱好者一起,在村委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花了几天时间就把政策语言编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山歌:“清理乱堆除死角,拆除危房消隐患,同志们,村庄干净人健康,卫生家庭家家当……”
屯堡山歌宣传队一进村,就成了最受欢迎的“移动宣讲台”,有效破解了传统宣传方式覆盖面窄、接受度低的难题。他们在田间地头、村口树下即兴开唱,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以前听干部讲政策,总觉得枯燥乏味,而且离自己有点远,现在编成山歌,调子熟,词也好记,不知不觉就明白了。”村民梅琼说,她不仅自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帮着邻居清理杂物,在最近村里开展的“卫生示范户”评选中还入选了。
此外,章庄村将山歌传唱纳入“文明积分”体系,村民参与演唱或落实政策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了积极性。
金祈兴认为,章庄村的创新实践让政策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非遗传承从“静态保护”变为“活态利用”,乡风文明从“政府推动”变为“村民自觉”。
如今的章庄村,曾经堆满杂物的巷道变得整洁通畅,昔日浑浊的塘沟清水潺潺,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分类垃圾桶。金祈兴笑着表示,非遗本身就扎根于民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政策,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治理效能,这是一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