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三度援疆的“丛姐”:用一千个日夜回答“援疆三问”

日期:10-02
字号:
版面:04 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薇 陈小清

秋分已过,玛纳斯县的田间地头,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丛艳静的身影依旧忙碌。

作为援疆干部人才代表,丛艳静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后,回到玛纳斯又继续扎进了田野中。“你看这连片的富硒稻田、丰产的食用菌大棚,正是玛纳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一批批援疆干部践行嘱托、奋力实干的见证!”

时间拉回2022年4月,彼时在永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担任站长的丛艳静踏上玛纳斯沃土,开启6个月的农业智力援疆。2023年5月,她主动请缨,再次奔赴玛纳斯,继续开展农业援疆计划。2024年11月,中期轮换的日子来临,看着田间大棚待收的作物、农户期盼的眼神,她又一次毅然放弃返程,选择继续坚守。

三次援疆、1000多个日夜,丛艳静用脚步丈量着玛纳斯的土地,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答着每一位援疆人心中的“三问”——

来疆为什么?为这片土地的丰收而来。

在疆做什么?为农牧民增收实干。

离疆留什么?为这里的发展留下带不走的产业。

今年5月,玛纳斯县塔西河乡红沙湾村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圆润厚实的雪莲菇破土而出。村民周海全捧着新鲜采收的菌菇,笑得眉眼弯弯。

“多亏援疆指挥部!既送优质菌包,又教仿野生技术,现在有不少游客到我的‘牧家乐’里体验采雪莲菇,往后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周海全说。

这是丛艳静“丰收答卷”里的生动一笔。这些年,她带着技术与资源扎根田间,推广雪莲菇覆土栽培,让20余座闲置大棚重新焕发生机;申请援疆资金发放菌包,把增收机会送到1000多户农牧民手中;从内蒙古引进兴粳6号、兴粳21号水稻新品种,让富硒稻田飘起稻香;推动引进65个果蔬粮菌新品种,让百姓餐桌更丰实。

更多闽疆协作结出的硕果,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新疆玛禾生态农庄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7个“援疆茶”新品,获2个国家注册商标、5项专利;玛纳斯县广东地乡袁家庄村的水稻获富硒产品认证;三明产业援疆的肉苁蓉项目斩获2025年玛纳斯县、昌吉州第十四届创业创新大赛“双连冠”……眼下,三明第九批对口援疆队伍正构建起覆盖玛纳斯县100%乡镇(场)的“一带六基地”产业援疆新格局。

在玛纳斯,大家提起丛艳静,总亲切地叫她“丛姐”。这份亲近,藏在她待人接物的细节里。新队友援疆,丛艳静自动打扫宿舍,把异乡的住处收拾得像家一样温暖;同事深夜返程,她总会提前熬好热汤,驱散旅途的疲惫与寒意;去年冬天雪天路滑,她不慎滑倒导致膝盖受伤,手术后刚拆线,就拄着双拐走进大棚,只为查看菌菇的生长情况。

“我只是做了一个援疆干部该做的事,没什么特别的。”丛艳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