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健康的经济增长又可为生态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保障。唯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当前,我国仍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如果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终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以系统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首先,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和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二者协同推进。其次,加强政策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长远发展。最后,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生态与经济发展合力,实现统筹推进、长远布局。
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福建省在绿色转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发展模式变革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其协调机制深刻体现于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个层面。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国际国内竞争的新赛道,发展这类产业不仅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生态产品的需求。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应当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突破;完善产业配套,建设绿色产业集群和生态园区;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坚持共建共享,不断筑牢生态民生根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白云、清水绿岸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环境关乎每个人的福祉,只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凝聚全社会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增强生态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碳交易模式、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深化流域协同治理,让生态保护者和贡献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推动生态产品供给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生态福祉。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良性互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市场交易体系,真正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福州市晋安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