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闽人与海的故事在书香海韵处流淌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10 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黎慰 文/图

“新华·阅海”海洋文化主题书店一角

读者在“新华·阅海”海洋文化主题书店静度时光。

“书香”遇见“海韵”

“哇,新华书店也可以是蔚蓝色的!”在福州马尾——中国船政文化的起源地,一家名为“新华·阅海”的主题书店,正以其独特的蔚蓝色阅读空间,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目光。

据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新华·阅海”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打造,是我省首家海洋文化主题书店,汇集了海内外上万种海洋文化优质出版物和大量精美文创产品,是目前全国海洋文化图书最齐全的主题书店。自去年11月正式开业以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不少读者到店里品书阅海。

书店共两层。步入书店,犹如钻进海洋世界。蔚蓝色的阅读空间里充满了海洋元素,不仅有古航海图铺垫的地面以其深厚的历史感承托住读者的步伐,还有湛蓝色的波浪形亚克力书架以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海洋的波澜,更有长40米、可弯折55度的LED柔性曲面屏模拟出海洋的曲面为读者带来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书店内的海洋文化书籍囊括了海洋历史、海洋生态、海洋文学等多个门类。《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图说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丛书等一批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推出的图书都能在书店的醒目位置找到。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是系统搜集、发掘、整理海内外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大型文献丛书,目前已出版《历代史籍编》《科技与文化编》《民间谱牒编》三个分编340册,大量罕见史料为首次影印。“图说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丛书共6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福建在古代中外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影响,展现福建人民尤其是福建籍华侨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勇敢和智慧,内容涵盖造船、航海、贸易等多方面,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学术成果反映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图书。

“厚积”方能“薄发”

每一卷图书的问世,都凝结着作者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学术深耕与生命体验,以及出版团队在策划、编校、设计上的字句打磨与匠心独运。在这些精品图书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热忱与坚守。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的编辑直言,为保证整套丛书的质量,返工是常有的事。原因在于,该丛书史料涉及范围广,文献收藏分散、搜集难度大、编纂要求高,审稿过程中还要对稿件进行查缺补漏、优化升级,如《民间谱牒编》多数来源于民间藏家,收藏条件不佳,有些已经获得的底本由于呈现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设想及质量要求,只能另寻佳本予以替换。

“图说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丛书的编辑告诉记者,在与作者协作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令人感动的事,“我还清楚地记得,为了丛书各册目录的确定,我不停地跟作者电话、邮件往来,当时主编已经带领大部分作者赴日调研,他们白天在各地奔波,晚上回来要整理资料,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来解决编辑提出的各种问题”。

在海洋生态出版领域,成果同样来之不易。《中国海洋鱼类图鉴》凝聚各地科研人员心力,历时7年方完成4061种海洋鱼类名录梳理、2000种海洋鱼类图文实录;《东南滨海水生动物鉴赏》的作者为捕捉生物最佳状态,精心饲养、耐心拍摄;《东南潮间带生物图鉴》的团队3年间遍访闽浙粤沿海滩涂,行程超万里;《餐桌上的水产图鉴》等书的作者更是走访全国数百个鱼市,反复考证终成其作……正如出版方代表所言,“作者用心、编辑细心、设计精心,皆是这些海洋文化精品得以诞生的重要条件”。

“蔚蓝”驶向“未来”

福建出版业不仅通过推出多种门类的海洋文化读物,深入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挖掘、梳理优秀传统海洋文化,还通过推出适合各学段学生阅读的精品力作,系统引导年轻一代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如少年小说《深蓝色的七千米》通过刻画3个具有海洋情怀、立志成为新一代海洋人的青少年,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们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蛟龙号”团队英雄,向青少年树立了正面榜样,凸显我国海洋自主科研的成果和世界领先地位;“亲近海洋”丛书共6册,则是为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海洋科普读物;《闽在海中——了不起的海洋文化》引入时下流行的研学元素,试图让孩子获得一场身临其境的福建海洋文化之旅……这些作品旨在系统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意识,为海洋强国建设夯实文化根基。

千年海丝,回荡着悠远的贸易传奇;近代船政,翻涌着向海图强的壮阔风云。从守望家园的海洋生态,到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从纸短情长的侨批档案,到深邃丰赡的海洋文学……浪花与墨痕,共同交织成闽人与海的故事经纬。这些生动的叙事,既流淌在口耳相传的乡音里,更沉淀于汗牛充栋的册页中,如海浪般层层叠叠,累积成一部贯通古今的蔚蓝史诗,由此成为承托千年海洋文明的舟楫,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