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重庆某学院以85万元一台的中标价格采购“普联TL-R473G出口防火墙”,然而,该型号产品在电商平台实际售价仅为299元。近日,重庆市教委通报调查处理结果:多人被立案审查,评审专家遭解聘,涉事企业被罚9000元并被禁止3年内参与政府采购。
这起事件暴露出政府采购链条中多个环节的失职失责。从需求提出到招标代理,再到专家评审,符合程序的表面之下,是层层审核形同虚设。换句话说,真正令人忧心的,并非某一个环节的责任失守,而是监督机制的整体性失灵。
当地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并问责到人,展现出清理乱象的决心。不过,个案处理之外,更需要建立系统机制。比如,价格动态监测机制,强制将投标报价与市场实时价格进行比对;又如,评审专家责任终身追溯机制,打破“只审不担责”的困局;再如,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机制,让相关责任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唯有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火墙,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服务公众福祉。
公共资金的使用,不仅关乎效率,更关乎公信力。85万元买299元设备这类荒唐事,绝不能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