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一面战旗的时空航迹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05 文化/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庄然

秋日,记者来到福州三坊七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内,见到开国少将黄烽的后人黄安翼老师,他平和地向记者转述父亲的烽火岁月。这一刻,安静得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兴化部队”的战旗在秋日的阳光下猎猎作响。这面旗帜,不仅是一个荣誉的象征,更是一段血肉历史的浓缩。

黄安翼说,看到这面旗帜,就像“看到先辈的精神永远在传承”。这句话平淡,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

民族危亡之际,全中国无数个“黄烽”毅然告别家乡,奔赴抗日战场。是什么让当年的青年们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是时代洪流下的个人命运抉择,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驱动。

在阳澄湖芦苇荡,闽东子弟在敌人“清乡”的险恶环境中,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周宁玛坑人叶诚忠在大官庄战斗中,接替牺牲的营长率队冲锋,中弹牺牲,当地将村庄命名为“诚忠乡”(现为诚忠村)以永久纪念他。

今日的“兴化部队”荣誉战旗,已由新时代空军英模部队承续。

80多年前的血肉云梯,化作今日巡天的钢铁鹰阵。阳澄湖芦苇荡里的火种,已在长空点燃强军兴军的恒星。前者撑起民族存亡的脊梁,后者托举大国腾飞的翅膀。

这支从历史烽烟中走来的部队,用跨越世纪的航迹昭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必是精神炬火与钢铁躯壳的共生体。而那面永不褪色的战旗,永远在标注中华民族向死而生的精神海拔。

离开三坊七巷时,黄安翼的身影在夕阳中拉长,他回忆中的先辈,与那面“兴化部队”的战旗,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