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一棒又一棒,一个乡村的助学接力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04 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肖丹

“这几年,我们村走出了3位清华北大学子,近50位硕士、博士,40多位年轻人考上了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这些成绩都记录在村志里了。”8月27日,在尤溪县联合镇联南村村委会,联南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强手捧着《联南村志》一页页翻过,言语中满是自豪。

联南村辖南山、下蔡、王元、连源4个自然村,村里历来有崇文尚教之风。过去,村中15个姓氏均置有专供子孙读书的“油灯田”,历史上出过多位进士、贡生和秀才……秉承重视教育的悠久传统,1996年8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联南村探索成立教育基金会,开展奖学助困活动。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已筹集资金21.6万元,共为323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9.7万元。今年,基金会分别为18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和8名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共计1.14万元。

“基金会成立之初可谓困难重重,镇村干部花费大半年时间走访社会各界,最终得到爱心人士的支持,5元、50元、5000元……点滴爱心汇聚成河,首期共募集善款16250元。”杨德强感慨道,老一辈人对教育的重视让人动容,我们这一代更要传承好。

2017年8月,联南教育基金会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村部一楼设立专用办公室,搭建起联系平台,并明确将每年8月18日定为“学子高校座谈会”日。为确保资助精准到位,还在下辖自然村设立了2至3名联络员,摸排学生情况。

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姜士胜是连源自然村的联络员之一,10多年来一直负责摸排村里考上大学以及需要帮扶的困难学生等,并及时将信息汇总上报。姜士胜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其所在的自然村有2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曹诺妍是联南教育基金会资助过的众多学子中的一员。2013年,考上大学的她收到了基金会发放的奖学金。“那500元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笔‘巨款’。它不仅仅是一笔钱,更像一束光,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这份温暖,我一直铭记在心。”她回忆道。

如今,曹诺妍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年,她特意回到家乡,向联南教育基金会捐出500元奖学金,完成一场温暖的传递。“我特意捐出和当年一样数额的款项,是想致敬这份来自家乡的善意。”曹诺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