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翔安:优质均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11 厦门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赵宏伟 高小斌

“五育”并举,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资料图片)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资料图片)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机器人创客训练。(资料图片)

小嶝小学学生参加“文化传承”主题课。(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2021年以来,建成33个义务教育项目,新增50364个义务教育学位;辖区学校100%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全区农村中小学与市优质学校及区内名校建立帮扶关系覆盖率达100%;全区有12所学校与全国高校、名校实现合作办学……“十四五”以来,厦门翔安区教育事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优质为主,均衡为基。近年来,翔安以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抓手,以践行“跨岛发展”战略教育重任为己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五育”融合,全力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着眼于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教育文化和教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翔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林鸳缘表示。


强基固本行动—— 

资源分布更均衡 双向帮扶“互助共享”

“大山里飞出金凤凰”,今年高考,新圩镇大帽山社区学子黄梓涵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至善书院录取,写就了一段大山里的孩子一飞冲天的佳话。

黄梓涵的成长并非一路坦途,小学就读于大帽山小学,初中在诗坂中学学习,并没有多少传统名校的耀眼光环。按她班主任的话说:“她的成功,是在这片重视教育、深耕教育的沃土滋养下取得的,也源自她自身扎实的积累与坚韧的品格。她以新圩中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双十中学(翔安校区),最终叩开清华之门。”

黄梓涵的成功,是翔安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优质资源共享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期间,从山村到城区,从薄弱完小到优质学校,翔安全力夯实义务教育硬件基础,大力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巩固教学根本,让农村和城区教育实现资源“互助共享”、均衡发展。

学位供给更多。8月27日,新圩学校同和校区等3所优质学校揭牌,新增2250个学前至小学优质学位。“十四五”以来,翔安新增13770个幼儿园教育学位,新增50364个义务教育学位。

学校布局更优化。完成阳塘小学、窗东小学等共计22所农村薄弱完小整合,目前除两年内新开办学校外,全区学校已100%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

资源配置更科学。探索创新“1+1+X+N”资源配置模式(即1个区域由1所龙头学校引领带动X所学校,借助N个重点项目,共同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目前全区农村中小学均与市属优质学校及区内名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深化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互相结对、主动帮扶机制,目前已有44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数字化教育推进更均衡。全区共有25所市级智慧校园,占比70%;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区中小学校教师人均积分提高至94.3分;43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今年AI赋能课程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提质培优行动——

教学质量更优化 教育实现“跨岛发展”

又逢开学季,新圩镇迎来一个新校区——厦门市新圩学校同和校区。这一现代化校区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为一至六年级适龄儿童提供1620个学位,该校区首批主要面向同和社区、上宅村、何宅村、马塘村等,招收约990名学生。

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翔安南部新城。今年4月,区教育局与厦门双十中学签约,合作举办“福建省双十中学金海分校”,成为这所百年名校在岛外唯一的托管分校。

双十中学金海分校是翔安南部新城片区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坐落于翔安石厝路南侧、后浦路东侧,紧邻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两校将实施一体化管理。在办学规模上,小学部规划48个班,可提供2160个学位;初中部规划24个班,可提供1200个学位,将有效填补当地学位缺口,让周边居民的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

与名校深化合作办学,是翔安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点。通过与福建教育学院、厦门双十中学、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等三校新一轮合作办学,区属学校由“输血”转向“造血”,成效逐步显现。目前全区已有12所学校与北京十一学校、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高校、名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全面带动全区教育质量提升。

龙头带动,还需各层面整体发力。翔安出台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该区继续注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1+1+X+N”资源配置模式,继续推进“强校+”育强带新办学模式,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为优质均衡发展贡献翔安力量。

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培育特色人才,进一步深化“双减”,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年检实地核查100%全覆盖。

人才赋能行动——

师资队伍更强大 技能提升“日新月异”

“工作后,翔安对我们的培养和培训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刚工作时,马巷中心小学的戴燕燕老师就是我的导师,她常会来听我上课,并对我上课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如今,福建教育学院将继续托管我们一附小,我们将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方巧玉说。

2015年才参加工作,2017年就获得福建省中小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短短几年间,她成为厦门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去年,成长为闽教院翔安一附小副校长。方巧玉说,快速成长,这得益于翔安区“青蓝工程”的培养。

这一工程对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度(专业成长导师和德育导师),每学期至少在导师指导下上一次“过关课”,做到按规范考核,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给人才赋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打造起更强大的师资队伍,以更优人才来凝聚发展动能,这是我们开展人才赋能行动的初衷。”区教育局表示。

为此,翔安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已举办各类培训15场,覆盖1600余人次;新确认77名市级骨干教师、18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同时,强化教师研训工作,开展“点线面金字塔式”教研活动,涵盖“优质均衡专题研讨”“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技能提升”等主题,共举行156场区级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超过6500人次;45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讨、送培送教等活动15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举行多场印斗教育系列讲堂,邀请名家讲学培训。通过系列培训,翔安师资队伍日益强大,教师技能大幅提升,为教育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行动——

学生素养更全面 “五育”融合“百花齐放”

“美在生活中会消逝,但在艺术中却永垂不朽。”翔安区第七届小学生美术作品赏析比赛中,孩子们仔细品味达·芬奇这句名言。两个组别100件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参赛,主题涵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多个方面,紧密贴合艺术新课标要求,凸显丰富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金山小学,在2025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荣获俱乐部儿童混合组等多个组别冠军;

翔安中学,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俱乐部)手球联赛中获得男子U18校园组亚军;

17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内厝中心小学木偶剧《小圣斗巨蟒》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艺术表演类小学甲组一等奖;

金海小学情景朗诵《囊萤楼之光》荣获福建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合唱《饮湖上初晴后雨》《CHILI CALIENTE》荣获“鹭岛少年”2025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合唱展演市级一等奖;

位于偏远农村的古宅小学器乐队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校园春晚比赛”金奖……

此外,翔安区实验学校、鸿渐中学、马巷中心小学、金海第三小学、金山小学等学校结合地方经典文化和学生实际需求,开发雕刻、闽南童谣、南音、高甲戏等特色课程,为美育课程校本化提供“翔安样本”。

近3年来,翔安中小学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艺术赛事中创佳绩,累计荣获289项奖项,该区的艺术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其中,省部级10项、市级105项。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市教师技能大赛等三大赛中,翔安7人获一等奖,3人获市第一名,6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可以说,美育、体育、德育、劳育等各方面的优秀成果,凸显了翔安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的卓有成效。区教育局表示,将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持续深化“五育”并举,用更实举措助力教育腾飞。

随着更多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更多的学校建成、更好的名师领军,翔安正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继续追光而行,坚定改革创新之路,用心培育具有厦门情、中国心、世界视野的时代新人,厦门东部教育新高地正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