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9月3日,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一同前往澳门巡视,受到民众欢迎和关注。林则徐巡阅澳门仅3小时,但其影响甚大,留下丰富遗产:
第一,林则徐巡视澳门是一次主权宣示行为。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入澳,全程遵循中国官方礼仪。在莲峰庙,林则徐宣告,“澳门虽滨海一隅,亦是天朝疆土”,不容作奸犯科之人永为驻足。这一宣告强化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管辖。林则徐还在澳门实施人口普查,开创了中国政府系统统计澳门人口之先河,体现了行使管辖权。
第二,林则徐巡阅推动了鸦片清源工作,他亲自翻阅澳门查烟清册,确认“澳门实无鸦片”的葡方报告。林则徐还通过巡阅成功争取到澳葡当局的合作,使他们明确拒绝英国提出的“保护澳门英商”的要求,宣布不再允许英舰在澳门停泊,切断了对英国船员的补给,使英国无法利用澳门作为侵华跳板。
第三,林则徐强化澳门方向防务。他深知“广东中路的要口,虎门为最,次即澳门”,而驻澳葡人“兵单力薄”,难以自卫。因此,他奏请清廷:增派精锐兵1300余名,增强水陆防御,形成“外御英夷,内安尔众”的防御体系。
第四,林则徐通过巡阅澳门,直观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包括之前组织翻译《澳门新闻纸》等,为后续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奠定基础。
林则徐巡阅澳门虽已过去186年,但其精神遗产在当代澳门仍得到深切缅怀与传承。这种历史记忆的延续,既体现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也反映了爱国精神在澳门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澳门,林则徐的足迹被转化为具象化的纪念空间,成为市民和游客追思历史的重要场所。澳门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11月落成,馆内陈列林则徐在莲峰庙召见葡官时的案台原件、关于禁烟和巡阅情况的奏折以及记录虎门销烟和澳门风貌的照片,还陈列鸦片烟具,警示人们勿忘毒品祸害,使历史教育与当代禁毒宣传有机结合。
澳门莲峰庙值理会从建馆日起,定期在每年11月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2019年,举办纪念林则徐巡视澳门180周年大型纪念展。2024年再度举办“纪念林则徐巡阅澳门一百八十五周年”系列活动。
近年来,京港澳学者多次举办“弘扬林则徐爱国精神学术座谈会”,从多重维度探讨林则徐巡视澳门的当代价值。研究重点已从单纯的历史过程描述,拓展至林则徐的治理智慧、外交策略及现代启示等深层维度。
林则徐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在复杂的国际角力中维护了国家主权,清除鸦片毒害,更开启了近代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巡阅澳门不仅在当时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林则徐巡阅澳门的历史意义超越事件本身,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主权的精神象征。在当代澳门,林则徐纪念馆、莲峰庙等历史场域,以及持续的纪念活动与学术研究,使这份爱国精神得以传承不息。尤其在澳门回归祖国后,林则徐巡阅的历史更凸显其时代价值——它证明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始终对澳门行使有效主权管辖。
林则徐的爱国精神,穿越186年时空,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为澳门莲峰庙值理会理事,澳门莲峰普济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