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赤子之心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08 武夷山下       上一篇    下一篇

□杨际岚

“花落的声音风知道,思念的感觉心知道,变冷的温度冬知道,我的祝福你知道,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想在渐冷的冬天为你送上暖暖的祝福!”

暖暖的祝福,来自网络。义工热情寻访“失联”的南侨机工,获得人们热情的赞许。“失联”者,无疑需要寻找,需要关注。并未“失联”的尚存者,同样需要尊重,需要关爱。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那年,和一群文友沿着千余公里滇缅公路,驰车数小时,犹如穿越岁月风尘,重温南侨机工的壮举。

在日寇无休止的狂轰滥炸下,上千辆卡车夜以继日地运送枪炮、炸药、汽油、医疗物资等,三年间向各抗日战场输送了超45万吨军需物资。南侨机工以血肉之躯护卫着抗战生命线!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们回到历史现场,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1939年2月,一则紧急通告在东南亚各国迅速传播——

“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

通告由陈嘉庚领衔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

通告中,“事关祖国复兴大业,迫切需要,望各地侨胞侨领深切注意办理是要”,这些带有灼热情感的语句,像是倚门远眺的母亲向着处于异国他乡的儿女,发自肺腑地深情呼唤。

数月间,3200多名机工,分九批回国。当地华侨华人潮涌般地前来欢送。槟城码头的栈桥曾被送别人群踩断。

那年5月19日,《光华日报》刊登了《白雪娇的一封信》。我初接触的资料,只有掐头去尾的几句话:“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这次去,纯是效劳祖国……”在白雪娇启程回国的第二天见报。此番,多找了一些资料,这信,觉得相对完整些了。“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之后,有这么一段:“……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信件另有一段:“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深恐突然提出这意思,母亲一定是会激动而流泪的。我虽然是立志报国,为了这天生感动的弱质,或许是会被私情克服的。所以为补救这劣点,只得硬着心肠,瞒着你们,走了。”“多情未必非豪杰”,信件中倾吐的“私情”“弱质”“劣点”“犹疑踌躇”,这才是有血有肉的小女子呵!“投笔从戎”“立志报国”,是白雪娇;“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也是白雪娇。直到启程前,父亲才知晓内情,他连奔带跑赶往码头,父女相对无言,静静坐着。时间过得太慢,几个时辰,两人不声不吭。也过得飞快,一晃女儿就此别过,出远门了!白雪娇父母来自福建安溪,为了谋生“下南洋”,来到马来西亚,经多年打拼,成了颇有名望的橡胶商。从小生活优渥的白雪娇“立志报国”,化名“施夏圭”,并装扮成男性,成了一名南侨机工。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终于回到父母身边,在华文学校当校长。后来被殖民当局指控为来自中国的“嫌疑分子”而被关禁闭,并于1951年被驱逐出境。经过七天七夜海上漂泊,回到祖国,安置在广州高校工作,长期从事钟爱的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用一生践行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与传播。

李月美同是槟城女杰,一开始,她报名南侨机工受拒。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故事,她便女扮男装报了名。1940年,李月美在滇缅公路上发生车祸,被另一名过路的南侨机工杨维铨搭救送往医院。杨维铨热心照顾这位“兄弟”。到后来,李月美吐露实情,两人喜结良缘,传为战地佳话。南洋报界曾以“当代花木兰”为题广为传颂。何香凝女士为此题写“巾帼英雄”,嘉勉李月美。1954年,周总理访问缅甸,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座谈会。听了介绍,周总理连连称赞,叮嘱她:“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回祖国读书吧!”李月美先后将8个儿女送回国读书,独自回到广州,就近照料。没承想,遇上特殊年代,她竟惨遭厄运,令人扼腕长叹!雨过天晴,英雄终究是英雄!人们缅怀她,或可告慰她的在天之灵,给予她的家人些许慰藉。

1942年,日寇切断滇缅公路交通后,当局对机工“遣散处理”,一部分参军成为运输兵,一部分留在沿线村庄,很多人流离失所,浪迹昆明街头。抗战胜利后,机工“复员”无路。陈嘉庚几次致函国民政府,“运返少数机工,在政府系力所能及之事,并非挟泰山而超北海,端在肯与不肯耳。”经多方努力。1000多名机工终于“复员”了。

3000多名壮士,三分之一战死、病亡或失踪,三分之一“复员”回到南洋,三分之一留在国内。

依然是那码头,依然是那槟城,一别多年,恍如隔世。潮涌般的人群不见了。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创伤!

来到槟城,寻觅过往的踪迹。似乎一切全都杳无音信。

码头。海滨。游人。

天蓝蓝,万里晴空。

海蓝蓝,一望无垠……

到了槟城升旗山。升旗山下,矗立着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一片静穆。 唯有阳光,亮晃晃。心里默念:英雄!同胞!我们从万里之外,来看你们来了!

升旗山。纪念碑。一面是“浩气长存”,另一面是“忠灵不朽”。不由揣想,对于逝者,生者是否该矗座心碑,在一面镌刻“正义”,另一面镌刻“良知”。

寻访“失联”机工,让守护家国的人民英雄永远尊享应有的礼遇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