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福建日报

“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日期:08-30
字号:
版面:07 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深刻重构了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广泛的通用技术赋能,推动产业结构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上实现协同演进与高级化跃迁。

一、立足存量革新提升资源效能

一种方式是推动“人工智能+生产制造”,构建高效的智能生产体系。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过去往往容易因为流程冗余、设备利用率不足、质量管控依赖人工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人工智能+”可通过部署工业传感器、物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助力搜寻最优生产线操作参数、自动检测制造缺陷以精准优化生产流程。数智赋能可以显著提升设备利用率和质量管控水平,推动生产模式向“数据驱动”转变。

另一种方式是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打造灵活敏捷的产业模式。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协作环节多,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响应速度慢、供需匹配不精准等问题。依托“人工智能+”构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可打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再到研发的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从供给端到需求端,再到服务端的智能联动。

二、聚焦增量突破开拓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依托我国强大的人工智能人才供给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通用目的技术领域研究,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攻关,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聚焦高端芯片、机器学习算法、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从原创科研到实验性应用的支撑平台。

二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产业融合创新。针对新兴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

三是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前沿领域。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布局,提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平台,为创新企业和团队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风投对接、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未来产业项目。

(摘自《经济日报》2025年8月27日发表、张辉撰写的《“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