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世乔
秋风过处,位于太行山东部的平山县小觉镇占路崖村已是果香四溢。
果农韩凤霞挎着篮子穿行于桃林中,摘下个泛着红晕的水蜜桃,笑得合不拢嘴:“咱这儿的水好,光照足,桃子自然熟,特别甜!”
几年前,这片果园还是荒草丛生的山坡。转机始于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
占路崖村有92户人家,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以种植红薯、玉米等为主。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工作队考虑的一大问题。
“咱们这山头日照充足,是建设光伏发电站的理想场所。”2017年初夏,在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带领村民在木头沟一带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施工期间,村民们自发轮流守夜,打着手电上山看守设备。“工作队为咱奔波,咱出点力算啥?”大伙被工作队感动,都愿意为集体出份力。
这座“阳光存折”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十余万元收入,自此村里设置了护林、保洁等公益岗,还包了所有村民的医保费。村民们踊跃报名参加公益岗,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有了“阳光存折”,更要土里生金。工作队请来专家勘测,发现窑上一带的山林地适合种桃树。起初村民不免担心:“卖不动咋办?”“种三个品种,错峰上市,从初秋卖到立冬!”工作队队员热情推介。经过耐心动员,村民韩凤霞率先站了出来。村民代表大会经讨论,同意为她流转山林地50余亩,建起了以种植鲜桃为主的凤霞农场。
创业多艰。首年旱情严峻,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一起挑水上山救苗;挂果期又请专家指导技术。如今,凤霞农场里,“水蜜桃”“金秋红蜜”“映霜红”三个品种的桃子接连飘香,为2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多亏工作队帮着卖桃!”正在装箱的村民笑着说,“他们发朋友圈,联系单位团购,桃子根本不愁卖。”更让人暖心的是,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络“一家人”志愿者团队,捐资在村边的卸甲河上修建了一座50米长的水泥桥,彻底解决了运输难题。
秋日的阳光下,漫山红桃与湛蓝的光伏板交相辉映。望着累累硕果,工作队队员脸上洋溢着笑容:“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咱们再辛苦,心里也觉得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