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爷爷的拐杖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 邱子桐

列车到达邢台东站,我怀着无比激动又稍许忐忑的心情走出站台,等候我多时的姑姑在接站口热情地向我招手。

上车后,我发现竟有一根拐杖安静地靠在副驾驶的座位上,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拐杖的把手处格外的亮。那一定是爷爷的拐杖,一根上蜡抛光了的,杖身有多个结的古铜色的木拐,可它怎么会孤单地出现在车上?

我提出了疑问,姑姑向我解释,爷爷一直说要来接我呢,可他得病后已经二十多天没出过门了,爷爷让姑姑拿上他的拐杖,就算是代表他来接我了。

爷爷很喜欢拄拐杖,从他还是个较为健壮的小老头时便是如此。六七年前,我们一大家子去爬山,那时腿脚还利索的爷爷便拄上了他心爱的拐杖。家人们打趣爷爷的“老头做派”,可他却很是得意,坚持说小小拐杖用处大,“三条腿”总比两条腿更加稳当,拿在手里相当于延长了胳膊,钩个物件也更方便呢。一路上,爷爷的“三条腿”倒腾得很利落,与当时灵活敏捷的我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可其实以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拄拐杖也不会被我落下。到了半山腰,这一根拐杖可是派上了大用场,爷爷高举手臂抓紧拐杖把儿,左右挥舞两下,树上的野果便簌簌掉了下来,可把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坏了。爬到山顶后,我为爷爷拍了照。他一手轻搭在拐杖上,一手自然垂下,笔直地站着,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目光坚毅,表情坚定,很是神气,谁看了都得说一句“好身板”!

车缓缓地向前开着。在过去两年半未曾见面的时光里,有许多关于爷爷奶奶身体的坏消息传来,可我们全都因为距离的原因没能回家看一看。“桐桐别担心,爷爷没事,奶奶一切都好,你安心学习,爷爷奶奶一直在家等着你……”无论什么时候,电话那头,安慰的话语永远在努力地让我放心。可越是这样,我越是放心不下。我期待着见到思念已久的人,却又害怕着他们早已比我想象的更加脆弱。

车拐进了小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了视野中央。是爷爷没错,但与我记忆中爷爷的样子千差万别。大棉帽和口罩包裹住了整个脑袋,只露出一双小眼睛闪着期盼的光,厚实的棉衣棉裤棉鞋不讲究地裹在身上。爷爷的胯微斜,双手攥紧了拐杖的把手,拐杖笔直地杵在地上,想必是承担了身体一半的重量。他慢慢地抬起一只手透过前车窗向我打招呼,帽檐和口罩也没能盖住他脸上满满的笑意。随后他便急忙拄着拐杖慢腾腾地往家挪。我望着他吃力向前的背影,喉咙涌上丝丝酸涩。他不再是那个充满精气神的小老头了,可他仍然努力挺直了腰板站在马路中央迎接孩子回家。

爷爷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胡同,几年前那个精神且强健的小老头形象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倍感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时光偷走了他的健康并带来了痛苦,又分外悔恨在那过去的两年半轻视了比高考重要一百倍的东西。

“爷爷肯定在外面等了半天了。”

“可不是嘛。二十多天了,这是他第一次出门呢。他也是没劲了挺着嘞,你看他看你回来了就赶紧回屋了。”姑姑平静地回答了我,言语中能感受到她放不下的心。

我的喉咙更酸涩了,双眼似乎进了沙子。

等我进了家门,爷爷已经半躺在了沙发上,用小被子捂住肚子,拐杖就放在手边。他像个指挥员一样坐定客厅,招呼我把行李搬进卧室。只缓了一会儿后,他便拄着拐杖来到我的房间,不厌其烦地跟我讲怎么安排空间妥当,一些生活用品都在什么位置,如何安排我的学习和娱乐……

我发现我的床头竟也有一根拐杖,爷爷自豪地跟我解释道:“我的拐杖可多嘞,每个床头都有,不管是谁什么时候都说不定要用一下呢!还有啊桐桐,咱家住一楼,晚上睡觉一定要把窗户关好锁好,万一出了什么事,这个拐杖就是你保护自己的武器!俺想得多周到呀!”说罢,他又拄着拐一步一步回到了客厅,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可他的每一步都很慢。

看着爷爷的背影,我的眼眶里好像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在涌动着。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拐杖已经从爷爷生活的装饰品变成了必需品,他的每一次前进都少不了拐杖的陪伴与支持。

在爷爷身边的日子里,我细看了每个床头的拐杖,模样都相似。古铜色与爷爷较深的小麦色皮肤相衬,笔直的杖身犹如爷爷永远努力挺直的腰杆子。他的拐杖守护在每个人的床头,正如在家里,爷爷总是尽力陪伴我们、保护我们一样。

行文至此,夜已深。我又一次看了看床头的那根拐杖,我想,今晚我一定会睡得安稳、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