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梓宇
去年6月底,蝉鸣声裹着热浪在耳边打转,我攥着入职材料,站在磁县人民检察院门前。院墙根的蔷薇开得正烈,粉白花瓣挤挤挨挨缀满青藤,风一吹就簌簌地落下,铺在地上像层碎玉,倒像是给我这个毛手毛脚的新人,递了份热热闹闹的见面礼。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簇爬墙的蔷薇,会陪着我熬过新手期的慌乱,记下这一年里所有的甜酸苦辣。
报到那天,前辈检察官鑫姐带着我往院里走,路过蔷薇丛时,花枝斜斜探出来,扫过我的胳膊,留下股淡淡的甜香。“咱们院的蔷薇,打我来那年就有,每年都开得这么旺。”她笑着说,“你别看它柔柔弱弱攀着墙长,风刮雨打也折不坏,骨子里韧着呢——就像咱们搞检察的,看着是文书案卷,其实都揣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话像颗小石子儿,在我心里轻轻砸出个印子,往后遇着难事儿,总忍不住想起这丛倔强的花。
刚接手宣教工作没几天,就赶上了个硬任务:排国庆话剧《你记得我,我就活着》。接到通知时,我攥着剧本的手都在抖——别说导演,我连话剧的门都没摸过。那段日子,办公室的灯总亮到半夜,找参考动作找得眼睛发酸。演员们都是抽着工作间隙排练,有时刚背熟台词,一个紧急任务过来,就得暂停几天,再聚到一起又得重新磨合。去第四实验小学合练那天,道具出了错,演员忘了词儿,台下坐的观众眼神越来越淡。我站在台边,汗顺着后背往下淌,挫败感像潮水似的把人裹住,真想撂挑子。
回院的路上,又看到那丛蔷薇,风里的花香却没了往日的甜。我蹲在花跟前,突然想起鑫姐说的“韧劲”——蔷薇不也是一点点往上爬,才铺满整面墙的吗?我咬咬牙,把剧本里画满的红圈改了又改,跟演员们逐句抠台词,连站位的角度都反复校对。终于,在邯郸市人民检察院的汇演现场,当最后一句台词落下,台下的掌声响起来时,我攥着的手心里全是汗,心里却甜得发飘——原来所有的苦熬,真的能熬出甜来。
往后的日子,我慢慢摸着了宣教工作的门道,也渐渐懂了这份工作不是念条文、发手册那么简单。去年7月,院里搞普法进社区活动,我跟着检察官们在磁州路摆起“摊子”。太阳晒得人头晕,手里的防范诈骗手册发出去一摞又一摞。有位大爷凑过来,翻手册时手指都在抖,突然红了眼眶:“前阵子有个人打电话,说我孙子住院要交钱,我差点就把养老钱打过去了,多亏闺女拦着!”他的手背上全是皱纹,紧紧攥着手册,像是攥着根救命的绳。那天的阳光透过法桐叶,洒在他手上,我忽然明白,我们讲的每一句话、发的每一页纸,都可能帮人避开一个坑——宣教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要让法律像蔷薇花香一样,悄悄钻进老百姓的心里,让人踏实。
后来去石家庄参加全省检察宣传培训,又开了眼。各市各县的前辈们聊起宣传,个个都有干货。有位大姐吃完饭,拉着我看她手机里的素材:公益诉讼时,在田埂上蹲了半天,拍灌溉渠里的清水;当事人拿到判决书时,抹着眼泪笑的模样。“别光想着拍得多好看,每个镜头都得带着温度。”她的话,让我想起院里播放的宣传片——烈日里,办案组去查河道污染,大家晒得大汗淋漓,就为了让村民们能看到清水慢慢漫过河床的样子。后来村民说:“水清亮了,看着心里就敞亮”,镜头里他们的笑脸,比任何解说词都有劲儿。
今年6月,蔷薇又开了。我拿着相机,站在院墙外拍同事们——他们正在排队上车准备去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他们胸前的检察徽章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和旁边的蔷薇花凑在一起,庄严里透着股生气。按下快门的瞬间,我突然愣了:去年这时,我还在为导演话剧掉眼泪,如今已经能熟练地策划活动、拍视频、写稿子,再也不是那个手足无措的新人了。风一吹,蔷薇花瓣落在相机上,我轻轻拂掉,心里满是踏实——原来我也像这花一样,慢慢扎了根,往上长了。
傍晚下班时,我又绕到蔷薇丛前。暮色里,花影拉得很长,香味比白天更浓些。这一年,从慌乱到笃定,从迷茫到清晰,我终于懂了这份职业的意义:它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是要把法治的光,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明年蔷薇再开时,我想我会更从容些,带着这一年的收获,继续把检察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就像这蔷薇,年复一年,开得热烈,开得坚定。
(作者单位:磁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