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军红
父亲出生于1937年夏季,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父亲的童年伴随了整个抗日战争全过程。他的童年经历,幸福少得可怜,更多的是担惊受怕。
据父亲讲,他出生后,由于我们的老家处在当时的县城,鬼子还有汉奸三天两头扫荡、查户口,寻找八路军工作人员的下落,日子过得没有片刻的安宁。无奈之下,爷爷奶奶将父亲送去了距县城几里的姥姥家。那里,虽然也有鬼子和汉奸去扫荡,但总比县城要少些。
我们没有经历过抗战的环境,但我们从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抗战时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百姓总是在战战兢兢中艰难度日,只要一听到枪声,便扔下手头的活计,惊慌失措地到处躲藏,俗称“跑反”。有时,这样的跑反一天就要经历两三次。
父亲说,1939年的秋天,一次日本鬼子扫荡到了他居住的村庄。来不及跑反的父亲的姥爷姥姥还有父亲的二舅(我称呼他二舅爷)被日本鬼子围了起来。后来,不知虚实的日本鬼子,端着子弹上了膛、带有长长刺刀的步枪,逼迫父亲的二舅给他们带路,涉水过河,去沙河对岸扫荡。刚踏上沙河南岸,十六七岁的二舅爷撒腿就跑。怎奈人是跑不过子弹的,随着枪声响起,二舅爷死在了乱枪之下。得知消息后,父亲的姥爷姥姥哭得死去活来。
这件事的发生,也激起了父亲的三舅、四舅对日本鬼子的刻骨仇恨。后来,我的三舅爷、四舅爷都参加了八路军。只是三舅爷参加的是八路军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四舅爷参加的是地方部队——县大队。再后来,我的三舅爷还参与了解放张家口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家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四舅爷参加了县邮电局的组建。因他在战争年代一直从事通信交通工作,还担任了县邮电局的第一任局长。
在我小时候,曾数次跟着父亲去他姥姥家串亲戚,也见到过我的三舅爷还有四舅爷。在我的印象里,他们就是非常普通、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头。也许,只有他们心里知道曾经历过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
整个抗战时期,老百姓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生存环境里。生产生活极其艰苦艰辛,粮食生产更是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不上、吃不饱是常态。据父亲讲,从他记事起,在他姥姥家,能吃上一个棒子面饼子、一块红薯就是好生活。
抗战胜利后,父亲终于从他的姥爷姥姥家回到了县城自己的家。再后来,经历不同时期,父亲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父亲,过上了安详、平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现在,每次我回老家看望父亲,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的父亲,都会和我闲聊他的过往经历。听着他的讲述,让我感慨着他不平凡的一生。还好,身体健康硬朗是他苦尽甘来的福报,也是我们姐弟的幸福所在。
(作者单位:定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