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奂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多年来,对这首《竹石》耳熟能详,但对其描述的意境和蕴含的寓意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字面,直到登临祖山,对此忽然有了更直观更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不论在山脚、山腰还是山顶,不论信步沥青铺就的山道还是人工打造的栈道,都能看到倔强地扎根在石头缝里的花草树木,有些竟然是根系裸露,看似悬空生长的高大乔木,也有个头偏矮貌似幼年的灌木。任凭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它们都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紧紧偎依在大山的怀抱,拼尽全力守护着祖山的每一寸土地。
初次游览祖山,给我带来心灵震撼的远不止这些花草树木,还有那漫山遍野迎春怒放的杜鹃。向阳的山坡也好,背阴的山沟也好,遮天蔽日的丛林也好,杜鹃都能安家落户,而且开得恣意奔放、仪态万千。春日的祖山绿树繁花交相辉映、生机盎然。
登山途中,在路边先后看到两块醒目的红底黄字遗址标牌,一块矗立在万怿亭附近,写的是“游击抗战粮食物资临时储备库遗址”;另一块矗立在北天门不远处五人岭巨型石刻旁,写的是“五人岭突围遗址”,与之并排矗立的还有一块标题为“五人岭突围详情”的标牌,记录着曾在此发生的惨烈抗战往事,提醒游人不要忘记革命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以及花厂峪群众当年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1943年,花厂峪口阻击战打响一个多月后,日伪军兵分多路对花厂峪进行疯狂围剿,公然叫嚣“血洗花厂峪,火烧靴脚沟”。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冀东军区七区队三连连长周子丰临危不惧,率一个排和工委机关中有战斗能力的青壮年据守五人岭,子弹、手榴弹用光后就用石头、木棒当武器,两天两夜打退敌人的31次进攻,一直咬牙坚持到第五天,由机动排策应退出五人岭向祖山西北方向突围。
为找到部队和工委,敌军采用“梳篦子”战术搜寻,先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道岭、柏和松、靴脚沟惨案。仅有400多口人的花厂峪村,就有84人为掩护部队和工委转移英勇献身。
抗战胜利,全国解放,祖山苦尽甘来。而今,红色底蕴丰厚的祖山草木峥嵘、雄姿英发。在景区,猛然看到雄踞悬崖峭壁之上的烽火台,心里顿生万丈豪情。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经亿万年风吹雨打,饱经磨难的祖山不仅日益坚韧,还赋予这里的人民乃至一草一木不屈不挠的顽强,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心连心、手牵手。就如同那些长在悬崖或者山脚最外边缘处的花草树木,始终不屈地挺直脊梁,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始终彼此根连根不离不弃,亦如歌里唱的那样: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
祖山从里到外都迸发着一股并肩作战、排除万难的冲天豪气,给人一种触及心灵的震撼,更让我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