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温暖又公道的“小闫警官”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7版:警察·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 葛宏蕾

她,本来可以选择做内勤,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外勤岗位,成为涿鹿县公安局唯一的社区女民警。从警两年多来,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为民初心,她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在“小岗位”上坚持把小事做细做实,用责任与担当守护辖区平安和谐,成为群众眼中靠谱的“小闫警官”。她,就是涿鹿县公安局合符街派出所民警闫晓敏。

护学助童,“小闫警官”是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是闫晓敏心中分量最重的责任之一。此前,辖区内一所小学的校长曾求助:四年级学生小刚,监护人联系不上,假日更是无人看管,上学路眼看要“断档”。

闫晓敏第一时间调查,了解到小刚的家庭情况:孩子自幼由爷爷抚养,爷爷去世后,唯一的监护人——远在宣化的姑姑也联系不上。“绝不能让孩子因无人管放弃学业!”她当即向所领导请示,主动提出前往宣化寻找。她带着学校老师辗转多个社区走访核实,最终找到了小刚的姑姑。

在小刚的姑姑家中,闫晓敏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与其促膝长谈,细致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监护责任的规定。她用真诚沟通打动了小刚姑姑,几日后小刚姑姑专程到学校沟通孩子学习情况。学校特意到派出所送来锦旗,“热心为民排忧解难,公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字样,是对闫晓敏最好的肯定。

巧解纠纷,“小闫警官”是化解矛盾的“解语花”

“阿姨(大叔),先喝口水,咱们慢慢说,事儿总能解决的。”在派出所调解室里,闫晓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社区民警,她每天处理最多的就是邻里摩擦,面对剑拔弩张的场面,她从不急于判断,而是先当“倾听者”,待双方情绪平复后,再梳理细节找到矛盾“症结”。在她看来,调解不是“分对错”,而是消怒气、讲道理、解心结,让双方带着理解达成共识。

不久前,涿鹿镇某村一户村民施工时,造成邻居车辆轻微剐蹭,扬尘还弄脏了车辆,双方因赔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闫晓敏赶到后,先听双方倾诉,再仔细查看车辆受损情况和施工现场防护措施。随后分别沟通,双方当场签下和解协议,连连称赞她“办事公道,让人信服”。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实践,闫晓敏总结出“三阶调解法”:用乡音俚语拉近距离,让群众觉得“她懂咱”;以证据事实为基础,把“理”摆到明面上;借“六尺巷”典故聊包容,唤醒邻里情。

冲锋一线,“小闫警官”是守护平安的“女汉子”

外勤民警工作不分昼夜,警铃一响便是冲锋命令。无论是暴雨抢险,还是深夜求助,闫晓敏从不因自己是女性而退缩,始终和男同事并肩冲锋,用行动证明“巾帼不让须眉”。

今年年初的一个凌晨,刚处理完警情的闫晓敏接到报警:“汪堡村口有位老人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她立即与同事赶至现场,见老人衣衫单薄蜷缩路边,脸上血迹已凝固,电动车倒在一旁,呼喊无回应。她快步上前发现其意识模糊,第一时间拨打120,并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老人遮挡寒风,随后开展初步施救。等待的时间里寒风刺骨,闫晓敏手脚冻麻仍未离开。120赶到后,她又跟随去医院,从老人旧外套内兜找到磨损的老年卡和写有家属电话的纸条。拨通电话时,家属正急寻老人,赶到医院后握着她的手泣不成声:“这么冷的天,多亏您及时赶到!”

从警两年来,闫晓敏参与办理案件50余起,调解纠纷上百起,救助群众10余人,收获锦旗4面。

她,没有惊天壮举,却在一次次帮群众解难题、化纠纷、保平安中,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在派出所平凡的岗位上,她用细致、专业与无畏,成为群众心中最温暖、最靠谱的“小闫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