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北法制报

提升群众司法“幸福指数”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孙利 任俊颖

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手段。今年以来,高阳县人民法院汇聚多元解纷合力,做优释法说理,进一步做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先行调解,“法院+N”模式汇聚解纷合力

在高阳法院退休法官工作室,退休法官韩平正在为一起共有物分割纠纷进行最后的调解工作。

赵某的丈夫张某因工伤导致死亡。事后,工伤保险基金向张某银行账户支付了一笔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于事发突然,赵某与公公婆婆合力将张某安葬后不久,就其留下的工亡补助金如何分配产生了严重分歧。 法官了解案情后,认为该案件如果走到对簿公堂的那一步,肯定会对这个家庭两代甚至三代之间的亲情关系造成重创,通过先行调解的方式有利于化解家庭矛盾,修复亲情,于是将该案件委托给韩平进行先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韩平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疏导当事人痛苦悲伤的情绪,从亲情、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耐心劝导,最终双方在补助金的分配上各退一步,达成和解。6月18日,双方当事人各送来一面锦旗向法官表示感谢。

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高阳法院积极推进先行调解、探索多元解纷路径的生动缩影。该院积极搭建“法院+N”调解模式,建立了“法院+退休法官工作室”“法院+毛巾行业协会调委会”“法院+人大代表调解室”等,不断做细做实做优实质性解纷,获得群众的认可和肯定,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说理普法,“沉浸式”为民答疑解惑

“我决定不上诉了,本来还一肚子气,听了王法官耐心细致的解释,我最终想通了。”在高阳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正在为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释法析理。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当事人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可,被告当场偿还欠款。

释法说理是司法审判的重要环节,也是彰显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举措。高阳法院将释法说理做到群众心坎上,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截至目前,该院开展线上线下说理4000余次,上诉率为8.67%,同比下降1.07%。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法律与成长的那些事儿……”日前,高阳法院小高普法宣传队走进辖区中学校园,以“与法同行 护航青春”为主题,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高阳法院坚持全过程普法与法治宣传教育“两条腿”走路,寓普法于司法服务全流程,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同时,提高群众的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沉服务,走好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法庭就挨着我们村,很方便,平时遇到“疙瘩事”,法官很热心地帮我们解答。”在高阳法院邢南人民法庭,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正在和法官聊着自家宅基地的烦心事。

“您老放宽心,我跟您去现场看看。邻里之间,争一尺可能结下仇怨,让一步却能海阔天空。”法官在纠纷调解中,善用巧用“六尺巷工作法”,将“让”与“和”的理念融入案件调解和审理中,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今年以来,邢南人民法庭干警累计走访群众200余户,排查矛盾线索50余条,源头化解纠纷30余件。

把法庭搬到村头巷尾,把公平正义送到百姓身边。高阳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打破司法服务“围墙”,把案件审理、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职能下沉到人民法庭,走好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